郗杰英曾致力于對當代中國青年就業與創業狀況進行研究。他說,扶持青年創業不能無償幫助,應當向創業青年施加一定的還款壓力。目前,世界各國對青年創業的扶持以低息貸款為主要手段。
郗杰英建議,青年創業基金需要完善兩套機制——青年創業項目評估機制和青年創業項目核銷機制,前者用來對優秀的創業項目進行嚴格把關,確保資助項目的質量,提高創業成功率。后者用來評定是否“創業失敗”,如果創業失敗,可以減免欠款或采取其他輔助措施。
對此,一位具有多年企業投資經驗的人士指出,形成一套通用項目評估機制的可能性非常小。“不同的行業有不同的創業方法,一個行業里又有很多類別分支,不可能把所有Cye.com.cn創業項目都揉在一起,用一套統一的標準來判斷,可行性很小。”這位人士說,扶持一個創業項目最“科學”的方法,是聘請專家團隊對創業項目進行有針對性的挑選和后期跟進指導,但如此扶持,其成本之高“絕對會超出共青團所能承受的范圍”。
這位人士建議,創業基金應盡量避免直接扶持某個創業項目,而要盡可能多地采用無息貸款的方式循環使用手頭的資金,“畢竟是做公益,當然是幫助的人越多越好。關鍵是在篩選幫扶對象時要把好關,幫扶對象要有誠信,將來能還錢。”
采訪中,記者發現,各地的青年創業基金管理者都在嘗試探索一些循環使用資金的新方法,有的想法頗為“大膽”。
湖南省青基會副秘書長黃丹華有一個大膽的設想:創業基金以投資入股的形式向優秀青年創業者提供資金,一旦創業成功,就可以將股份套現,套現所得全部回流到創業基金,繼續幫助其他青年創業。
黃丹華說,是否會進行大膽的風險投資實踐,自己心里其實也沒底,“要根據捐款企業的意愿來,如果捐款方愿意,那就邀請捐款企業風險投資部門的專業人員義務參與進來,幫助挑選項目,后期跟進也可以在他們的指導下進行”。
對此,上述業內人士指出:“想法是不錯,但實踐起來也有困難。搞風投的是不是肯來義務幫忙是一個問題,另外,就算他們肯來幫忙,按他們的評價標準,很有可能到最后沒一個項目符合標準。讓這些搞風投的專家一年來做一兩次講座,搞一次培訓還比較可行。”
說到培訓,郗杰英也特別強調,團組織參與扶持青年就業創業,一定不能忘了做培訓,“我知道上海有個導師帶徒的方法,由成功的青年企業家以一對一或一對幾的形式,定期指導幾個青年創業。青聯、青企協匯聚了許多青年精英,可以利用這一資源指導青年創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