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勞動力自主創業,一來可以通過創業成功增加農民收入,縮小農村與城鎮收入差別。二來勞動者自主創業,可以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減輕農村勞動力就業壓力。三是可以避免農村大量勞動力“候鳥式”流動,為新農村建設工程留住更多人才。但是,現實中,農村勞動力要想真正實現創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歸納起來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融資難問題。相關機構調查發現,農村勞動力特別是外出返鄉農民回鄉創業主要依靠自有資金,有限資金大多集中用于租地建廠和設備投資,開業后缺少流動資金的情況比較突出。近八成農村勞動力回鄉創辦的企業發展得不到金融機構的支持。
二是勞動者自身素質、創業能力與項目選擇問題。創業有風險,對創業者本身來說,必須具備一些基本的素質和能力,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適合自主創業,創業也不能是一時沖動。而現實中,大量的農村勞動力對企業知識缺乏了解,企業管理能力較差,創業時盲目性大,結果是開得快關得快,損失慘重。同時,農村勞動力在選擇創業項目時也存在著盲目性,沒有考慮到立足本地實際、結合自身特點及擁有的專業技能與所能支配資源,選擇的項目不適合自己,結果就可想而知了。
三是針對農村勞動力創業的服務問題。創業服務是農村勞動力創業成功的催化劑,而現實中,服務于農村勞動力創業的服務機構數量少,服務有效形式不多,服務質量上參差不齊,很大程度停留在形式上。
針對困擾農村勞動力創業成功的這三個問題,筆者認為應該做好兩項工作,即“引導”和“服務”,具體就是做好“想”、“會”、“能”、“服”四個字。
“想”就是政府層面上,要大力營造優良創業環境,使勞動者“想”創業。一是加強組織領導,建立多機構參與的農村勞動力創業領導和工作推進機制。二是加強宣傳,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在廣播、電視、報紙、政府網站等新聞媒體,通過開辟專欄等形式,全方位、多層次宣傳農民創業的重要意義和國家扶持創業的優惠政策,使創業深入人心。通過農民創業成果展、舉辦外出務工返鄉創業典型報告會等活動,弘揚創業精神,營造創業氛圍,充分激發人民群眾的創業熱情和創業靈感,形成尊重創業、競相發展的社會氛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