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就是大力開展創業培訓,使勞動者“會”創業。一是轉移創業培訓工作重點,由原來重點培訓下崗失業人員向農村勞動力創業培訓轉移,拓寬創業培訓范圍。二是拓展創業培訓內容,突出農民創業特點,使培訓更具針對性。針對農民創業過程中創業意識問題,增加創業意識培訓的內容,語言更通俗,案例更貼近現實生活。項目選擇上提醒學員要立足農村、結合專業技能、充分利用現有資源,以“小”、“特”見長,樹立“大”產業意識。三是加強市場營銷、金融財務、中小企業經營管理知識培訓和專業技能培訓。
“服”就是健全創業服務體系,為勞動者創業保駕護航,使創業者“能”創業。一是利用資源搭建創業服務平臺。通過多種形式,免費為創業者收集適合農村創業的項目信息,進行農村創業項目“展示”,提供開業指導、培訓、政策咨詢等“一條龍”服務。二是實行跟蹤服務,排解勞動者創業過程中的難題。三是建立創業見習基地,開展創業見習服務,提升勞動者的企業管理能力。把具有一定社會責任感的中小企業組織起來按企業分別建立起制造業、服務業、農林牧副漁業、批發業、零售業見習基地。想創業但是沒有創業經歷的學員,創業培訓結束后,根據學員自愿,按照Cye.com.cn專業分類安排到創業見習基地掛職鍛煉,學員在見習單位可以輪崗掛職。四是加大小額貸款扶持力度,為農村創業者提供資金支持。通過提高貸款額度、簡化申請程序、放寬反擔保形式、拓寬放款渠道等方式,使小額擔保貸款在促進農村創業帶動就業上發揮出更大的作用。五是做好創業培訓工作,充分發揮創業培訓在農村勞動力創業中的作用。拓寬創業培訓范圍,將原來的外出務工返鄉人員培訓擴大為所有農村勞動力,利用創業培訓,教會農民朋友如何創業,如何選擇好的項目,如何規避創業風險。六是大力發展我國的創業服務公益性機構和私營機構,培訓更多專業從業人員,從“質”與“量”上提供服務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