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小眾的優點與局限
小眾規模的擴大,提高了小眾的價值。另一方面,小眾的“小”使這些成員很多時候在圈子外很難得到認同。主流群體慣于對那些跟自己不一樣的人存有偏見。因此,當不受照顧的小眾找到認同自己,能為自己提供良好環境或內容的傳媒時,會比一般的大眾更欣喜,依附度更高。
“傳統媒體出于贏利的需要,所選擇的受眾群體在數量上一般都要達到一定的規模,否則廣告商是不會看好的。旅行者雜志、美食雜志的受眾群其實有一定的規模,酷愛旅行和美食的人數量不菲,而一些高檔豪華雜志所面對的受眾是高收入階層,他們的數量雖然不多,但卻有很強的經濟承受能力!盵3]
具有很強經濟承受能力的人群僅占整個社會的極小部分。剩下的大多數小眾都不具備如此高的經濟實力。因此一般認為,小眾不具備商業價值,很難有成長性,起碼是沒有長遠的發展前景的。是的,單一圈子的“小眾”可能無法形成規模經濟而像分眾市場那樣有利可圖,但是“長尾理論”卻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四、長尾理論對小眾價值的啟示
“長尾講述的是這樣一個故事:以前被認為是邊緣化的、地下的、獨立的產品現在共同占據了一塊市場份額,足以可與最暢銷的熱賣品匹敵” ——Bob Baker。
傳統觀念認為,我們應當更關注那些具有巨大商業價值的主流市場,一個“小眾”的利基市場(niche market)應當被拋棄。可是長尾理論告訴我們,當把一個個“小眾”的利基市場都融合起來時,統計圖上那條長長的尾巴,也可以為我們帶來巨大的利益。
然而長尾理論應用的重要限制是邊際成本。每推出新的“長尾”上的產品或服務時,你的邊際成本必須足夠小才能夠實現贏利。因此,新媒體先天就比傳統媒體在長尾理論的應用上更具有優勢。一本雜志想要印成同一期的不同內容,賣給不同的顧客需要付出巨大的印刷、編制成本,而在一個網站上為不同的用戶提供不同的內容則相對簡單太多。通過長尾,聚合無數小眾群體,也能夠形成巨大的用戶數目,造就可觀的規模經濟。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