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當勞給本報發來申明表示,“目前麥當勞在中國有40多個食品供應商,超過95%的產品原料都是本地生產。從1990年進入中國市場至今,麥當勞在中國的總投資額已達70億元。以最近5年為例,麥當勞在中國本地采購了價值約150億元的原材料。”
“我們只是中間商,上游供應商承受巨大壓力,必然傳導給我們。”一位麥當勞內部人士對本報表示,麥當勞的供應商都是多年一直合作的企業,對原材料價格具有相當的消化能力,但在物價不斷上漲壓力下,也難以承受,其他連鎖快餐承受壓力之大不言自明。
供應鏈壓力
在譚海城看來,由于店面數量不足,國內的快餐連鎖應對原材料上漲的消化能力遠不及跨國快餐連鎖企業。
而這也是麥當勞、肯德基等跨國快餐連鎖巨頭所津津樂道的。麥當勞副總裁欒江紅此前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麥當勞的成功有幾大相輔相成的元素,首當其中就是“一個非常嚴格的和合作性的供應鏈管理系統。”
麥當勞不僅通過集中采購獲取穩定的利潤,同時還參與到供應鏈的改造之中,通過改造供應鏈來降低供應鏈的成本,在所降低的供應鏈成本中與合作者分享,但最大的收益者肯定還是麥當勞。
“麥當勞的業務運營推動了中國諸多相關產業發展,其產品供應鏈蘊含著一流的生產標準、運輸模式、儲存方法、檢測和管理經驗。在麥當勞的帶動下,一些本地公司不斷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和加強培訓。與此同時,一些國際供應商把經驗引入中國,它們推動了多元化的經濟發展。”麥當勞方面表示,從1990年進入中國市場至今,麥當勞在中國的總投資額已達70億元,而隨著麥當勞對中國市場的日漸重視,投資將會繼續增加。
而對于此次漲價,老對手百勝餐飲集團旗下的肯德基則表示“暫時沒有提價計劃,但會隨時關注成本上行的壓力。”之前,媒體曾質疑肯德基薯條縮水,對此,肯德基強調“公司未對任何產品的規格和價格作過調整。肯德基對與調價事宜一直持非常謹慎的態度,定期對成本及價格進行評估,同時通過不斷加強內部管理,控制產品的成本。”
百勝集團(NYSE:YUM)截至9月4日的第三財季顯示,受到世博會的影響,中國區第三季度運營利潤為2.67億美元,同比增長23%,但預計第四季度中國地區的人力成本和商品的通脹率將對四季度的利潤率產生消極影響。
而麥當勞(NYSE:MCD)三季報則顯示,第三季度公司營收63億美元,同比增長4%;凈利潤14億美元,同比增長13%。此前,麥當勞中國區CEO曾啟山曾表示,抵消原料價格波動一大法寶是供應鏈管理。“有人曾經認為我們在供應鏈上過度投資,今天看這反倒成為一大優勢了。這不但有助控制好價格,更確保食品安全,也有助我們快速擴張。”
“相信消費者對我們的價格調整會有一個較為客觀的反應。”麥當勞回應漲價對營業額帶來的影響,同時強調今年的新開店150-175家的計劃不會改變。目前麥當勞在華約有1100家餐廳,遠落后對手肯德基的3054家。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