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磊解釋道,在IT業中,產品基本都是由廠商提供給經銷商的,當一款產品貨少時,就需要有一個經銷商或者總部向其他經銷商調貨,這就有可能造成串貨過程中返修機和退貨流入。京東商城目前還都是從經銷商采購貨物的,而不是從廠家采購,所以,京東也沒有辦法解決這個問題。但京東在這個過程中缺失了一個驗貨的環節。比如,在線下銷售時,消費者通常會試機,而實體店也會驗貨,這可以避免消費者購買非新機的問題。而京東卻太相信自己的供貨渠道了,將驗貨環節直接省略掉,這可能是造成“翻新門”的主要原因。
而《商業價值》記者夏勇峰在其微博中引述了前京東員工的話語:“如果(翻新機)是真的,最大可能是京東商城負責筆記本進貨的員工被上游騙了;京東每天進貨這么多,入庫很難做到逐一完整檢查,一般只要外包裝完整即入庫。”
快速擴張陣痛
“京東出現的問題是一個快速擴張的團隊很容易出現的,比如供應鏈漏洞、渠道混亂、公司管理團隊心理和能力的調整不適。”一位不愿披露姓名的投資界人士披露。
興長信達CEO劉磊也表示:“一般情況下,為了保證質量,京東商城應當驗貨,這樣才能杜絕類似的翻新機事件發生。不過,對于出貨量如此之大的京東商城而言,對每臺機器都驗貨是不太現實的,這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而這也可能是快速擴張的京東必然面臨的問題。”
此前,《IT時代周刊》也曾撰文指出,因為急于擴張,短期內上了眾多產品線,而京東商城的物流、售后等基礎設施一時又跟不上,結果導致京東商城的用戶體驗非常差,諸如“發貨慢”、“暗設退貨門檻”、“售后服務差”等聲音不斷暴露出來。
而投資界人士指出,巨大的盈利壓力和資金鏈斷裂的危險使得京東商城不得不快速擴張,而重壓之下的擴張有可能就會帶來重重問題。
“京東商城在上一輪投資時曾與今日資本簽訂對賭協議,但對賭的并不是盈利而是銷售額,因此,京東商城在拿到資金后通過低價、虧損的方式極大提升了銷售額和市場占有率。而在去年底的融資后,京東開始面臨巨大的盈利壓力。內部數據顯示,京東商城主業的整體毛利率為3%,虧損額為10%-20%,按照今年100億的銷售額計算,就是年虧損10-20億元。這也是京東今年快速拓展百貨產品以提升毛利率的主要原因。”上述投資界人士表示。
“京東在這一消費事件上的態度太強硬了,我相信劉強東了解整個IT業的渠道,也會知道事情的真正問題何在。作為一個成熟領先的企業,京東的這種處理方式并不可取。”劉磊稱。
急速擴張百貨、圖書業,宣布開放平臺,京東正在它擴張的道路上越走越快。不過,快速長大的京東也可能正在經歷成長的陣痛,完成心理和生理上的蛻變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