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牛“誣陷門”的喧囂尚未退去,3Q之戰的唇槍舌劍猶在耳邊,最近,互聯網上又冒出了“芙蓉姐姐”、“鳳姐”的接班人“失控姐” ,林林總總的新名詞——僵尸病毒、釣魚網站、木馬、肉雞、“水軍”、“五毛黨”……為我們展現了一個“不是我不明白,這世界變化快”的陌生世界,讓我們的生活變得越發無奈。電視劇臺詞 “不要和陌生人說話”流行一時,而在這個無形的網絡世界里,你如果是一個“菜鳥”級網民,有人會反復提醒您:看到陌生的短信,不要打開;看到陌生的電話,特別是超短或者超長的號碼,不要接;看到陌生的鏈接,不要點;看到一夜之間突然冒出來的網絡炒作,不要信……
互聯網究竟怎么了?遙想互聯網剛問世時,人們謳歌它肩負著填平信息鴻溝、讓欠發達地區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偉大歷史使命,這一切,曾讓人們多么激動和振奮!如今,互聯網上卻充斥著披著高科技的外衣,行偷竊、欺騙、謾罵、輿論綁架之實的丑惡的“僵尸部隊”……善良的網民、手機用戶最后不得不自責“很傻很天真”。
好的市場經濟與壞的市場經濟,這個概念人們已經耳熟能詳。現在,在互聯網上,我們面臨的選擇是,我們是要正派的互聯網,還是作惡的互聯網?由于互聯網的迅速發展和技術壁壘,絕大多數網民只是沉默的、被動的用戶。他們對于實體經濟中的“惡”,往往會及時發出譴責和制約的聲音;而對于互聯網上的“惡”,卻因為信息不對稱和技術領域的知識不足,自我保障的聲音顯得那么微弱。人們辨不清網絡亂象的背后,其實跟現實社會的制假售假、謀財害命如出一轍——還是一個利字當頭!電腦病毒、手機病毒的制售,已經形成了一個黑色產業鏈,一切都有明碼標價;網絡“水軍”已經職業化,小帖、中帖、大帖,刪帖、沉帖、頂帖……都有正兒八經的價目表,所謂網絡公關公司甚至叫囂:“沒有幾千水軍,別來混這一行。 ”前不久沸沸揚揚的3Q之爭,無論是頂“360”一族,還是頂“QQ”一族,因為信息不對稱、技術不對稱,都忘了自己早已是被網絡壟斷企業技術綁架的一介網“民”的可悲身份。
網絡亂象的背后,折射著監管的滯后。大約在十年前,那還是中國互聯網企業的拓荒年代,曾有多個部門共同發起“網絡文明工程”,倡導“文明上網、文明建網、文明網絡”。十年之后,網絡世界中的種種亂象充分表明,“網絡文明”、“誠信興網”這些字,多么沉重而艱難:手機實名制、網站用戶注冊實名制,都是“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遲遲不見動真格。中國的互聯網業從萌芽期邁向成熟期,正在經歷一個前所未有的陣痛期,但首先應是一個中國互聯網用戶的覺醒期。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