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光”創投創始人鄧鋒:我的感覺是,許多項目公益性很好,但商業可操作性尚需改進。我們不僅僅想看到大學生的項目計劃,更想看到一段時間的實際運營和實踐之后能取得的階段性成果。
成功的公益創業項目應該具備以下幾個要素:第一是公益性,比如清華大學“陽光計劃”為西部孩子加熱午飯,武漢大學“魔法教室”用新的理念和方法為貧困地區的孩子藝術支教,都是功德無量的事情;第二是多人參與,比如北京大學“林歌計劃”讓每個宿舍都參與支持低碳生活,也有影響力(最近已經推廣到北大本科三個年級三分之二的宿舍);第三要與所學的知識相結合,比如北師大“綠凈公益環保創業”的污水凈化裝置即源自實驗室的核心技術;第四要關注實際問題尤其是那些被忽略的地方,比如浙江大學“恩佩克”項目的半封閉式校園防盜管理系統設計關注了校園丟車現象,武漢大學“救護之翼”填補了急救知識培訓的空白;第五要有可執行性,越簡單(標準化)越容易推廣做大,尤其是做服務類的項目,在發現問題、改進、反饋、提高上要做得更規范;第六要有可持續性,包括經費、人員的可持續性(很多學生過幾年就要畢業,人員如何接替?),項目不能設計得太復雜。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