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過六旬的老人興致勃勃地在網上玩游戲,當中國網絡企業在海外上市后大受追捧,當瘋狂的網購給傳統物流帶來挑戰與機遇……身邊的故事告訴我們,網絡已真實、廣泛地影響了大眾的生活。
站在新世紀第二個十年之初,一個嶄新的互聯網時代即將開啟。潮起潮落之間,回顧中國互聯網走過的歷程,顯得必要而迫切。在此,經濟新聞版從今天開始推出“互聯網經濟新觀察”,分別從互聯網企業、網民、物流三方面之變,把握互聯網經濟發展脈搏,以饗讀者。
上網買年貨、訂年夜飯、值機、看春晚……通過2011年的春節,人們感覺到,互聯網已經無處不在。
從最初簡單的上網看新聞,到如今開始全面滲入人們的日常生活,從泡沫破滅后步入寒冬期,到10年后孕育出百度、騰訊、阿里巴巴這樣市值上百億美元的大鱷,互聯網經濟呈現出企業爭相弄潮的繁榮景象。回顧這10年互聯網企業的風起云涌,我們意識到,或許一個嶄新的互聯網時代即將開啟。
2000年,網民僅2000多萬,主要以看網絡新聞為主,所有網站幾乎都靠流量吸引廣告吃飯
2000年,“上網”還很時髦。比起購買厚厚的互聯網網址黃頁,更多的網民把門戶網站設置為主頁,上網時都是通過門戶進入網絡世界。
人民網、新浪網等網站首先挖掘了互聯網對新聞信息的快速傳播能力,特別是在諸多突發事件的傳播上,網絡的速度遠超報紙和電視。看新聞逐漸成為人們上網的主要活動之一,各大門戶網站也隨之開始強調時效性,以此固定了一大批用戶。
由于當時三大門戶網站對網民的高度覆蓋,其廣告價值也凸顯了出來。當時的門戶網站只要靠技術建立起來,有了流量,就能靠廣告吃飯。2000年,新浪、網易、搜狐相繼在納斯達克上市。當時的互聯網江湖上,三大門戶網站叱咤風云。
2000年,BBS論壇逐漸火爆,有些人已開始使用QQ。然而當時中國網民只有2250萬,騰訊創始人馬化騰曾因沒有資金更新設備,沒有錢發工資,想賣掉QQ。因為當時的QQ沒有直接帶來任何經濟效益。
2001年,由于門戶網站廣告盈利模式的潛在價值之前被過分放大,泡沫最終在納斯達克股災中悉數破滅。
網絡游戲、會員特權、虛擬道具……轉型之后,增值業務吹走了網絡寒冬
在新世紀伊始的互聯網寒冬中,最早尋求轉型的是網易。2001年其開發了網絡游戲《大話西游》,同時與移動電信商大力開發短信業務,率先挖掘了互聯網增值業務的商業價值。新的盈利模式拯救了互聯網寒冬中的門戶網站。
騰訊首先嘗到盈利甜頭也是在增值服務這一塊。隨著QQ用戶的不斷增加,越來越多的用戶愿意為自己的會員特權、網絡虛擬形象、道具、個人空間裝飾、個人交友服務等買單。
這一時期,TOM在線曾被視為領跑增值業務的互聯網公司,其開發的軟件Skype通過提供便捷的網絡電話服務創造收入。
2001年,盛大公司代理網絡游戲《傳奇》。“陳天橋創新性地發明了先免費后付費的盈利模式,即道具收費。開始所有的游戲運營商都感到很痛苦,但最后大家也都接受了。”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熊澄宇介紹說。盛大成為當時中國最賺錢的游戲公司,2004年在納斯達克上市,市值曾達35億美元,創業5年的陳天橋成為當年中國新首富。
更重要的是,互聯網逐步進入了Web2.0時代——一個普通網民由信息接受者變為信息創造者的時代。人們開始寫博客,在百科全書上自己撰寫詞條,埋下了互聯網信息大爆炸的種子。
這一時期電子商務已經發端,但其美好時代尚未開啟。馬云回憶,在創辦阿里巴巴的那天,狹窄的辦公室墻壁上還在漏著水,幾個人七手八腳地用報紙貼上止水。雖然當時電子商務的盈利非常艱難,但馬云并未選擇像網易一樣轉型。這種堅持終于讓阿里巴巴幾年后在電子商務領域獨領風騷。
電子商務、網絡搜索、網絡視頻紛紛邁向成熟,網民真正迎來互聯網盛宴
隨著Web2.0的發展,信息的爆炸式增長,信息的有效搜索越發具有價值。百度率先舉起“中國人自己的搜索引擎”這面大旗,通過“搜索引擎競價排名”,用戶可購買關鍵詞讓自己的網頁更容易被搜索到。
隨著網速的提高,在網上看視頻由等待的煎熬變成了即時的享受。視頻網站也雨后春筍般發展起來。“視頻網站收入主要還是靠廣告,但是用戶付費會越來越多。”易觀國際高級咨詢師李智說。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