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澄宇教授認為:“視頻網站會越來越以正版版權擁有量作為核心競爭力,尋求自己的盈利模式。”
在阿里巴巴創造性解決了信用認證、網上支付等問題后,電子商務很快發展起來。在B2B(商家對商家)的市場上,阿里巴巴占有絕對份額。其專心做信息流、繞開物流、適時進入資金流的發展思路獲得成功,主要盈利模式是企業付費。
個人零售市場上主要分成兩大塊,一塊是C2C市場(個人對個人),淘寶網占有絕對份額,免費為賣家和買家提供一個平臺,通過商品的搜索競價排名和廣告獲得收入。
另一塊是B2C市場(商家對個人),盈利模式有兩種:一種是平臺型,如淘寶商城,主要收入來源是交易提成;一種是銷售型,如當當、京東、卓越,靠差價賺錢。
“目前的趨勢是平臺型和銷售型互相滲透。京東、凡客也在走平臺路線。”李智說。進入2008年以后,越來越多的傳統商家開展了網上銷售,如中糧集團的我買網,李寧的官網商城等。
網購爆發,微博火爆,社交拓展……在服務為王時代里,互聯網全面滲入生活
2010年,互聯網最熱的詞當數微博。“微博的關鍵詞是字數、關注、轉發。140個字的限制讓微博更為便捷,門檻更低;關注可以造就粉絲,滿足人們另外的社交需求;轉發可以不需原創,進而讓信息迅速擴展。”熊澄宇分析說。
“微博還處于聚集人氣的階段,也做一些廣告,但尚未找到很好的盈利模式。”李智評價道。
2010年是網購爆發增長的一年。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最新數據,網絡購物用戶2010年增長了48.6%,是用戶增長最快的應用模式。
2010年還是團購元年。“雖然團購早就在一些社區網站存在,但2010年拉手、美團等網站剛獨立喊出團購的口號,半年之內市場就增長到10億元人民幣。”李智介紹。
拉手網CEO吳波介紹說:“拉手網主要是向商家收取服務費,但現在還在虧本,難在中國服務業整體發展水平還不高,精選商家的成本很大,線下服務品質難以保障。”
與電子商務類的快速增長相比,網絡娛樂則進入相對平穩的發展期。2010年大部分娛樂類應用滲透率已下滑,網絡音樂、網絡游戲和網絡視頻的用戶滲透率分別下降4.2%、2.4%和0.4%。
2010年,我國網民規模達到4.57億人。QQ的同時在線用戶突破1億。正因為擁有上億用戶,QQ才能在每一次互聯網盛宴中,在跟隨、模仿之后實現超越。除了即時通訊工具,在門戶、游戲、搜索等等諸多領域都占有相當的市場份額。
另外,2010年LBS(定位服務)業務也開始走進人們的視線。開心網、人人網等社交網站是基于“你是誰”,微博是發布“你在想什么”,地理位置的服務(LBS)要呈現的是“你在哪”。其最大的商業價值在于與其它商業模式的融合。比如,人人網發布其LBS業務“人人報到”,糯米網推出全新頻道,用戶可以基于地圖迅速定位團購商家。
互聯網能否讓人不用排隊看病?能否改善城市交通?互聯網服務將繼續帶給企業商機
觀察中國互聯網發展的這十幾年出現的盈利模式,似乎都可以在國外找到原型。人們會問,中國是否有真正意義上的互聯網盈利模式創新?“革命性的創新可能不存在,但是我們有很多微創新。必須承認,我國互聯網產業起步就比較晚。”李智認為。
“中國互聯網的發展與世界是同步的,不僅在產品內容、服務方式上,在盈利模式方面也是同步的。我們創造了很多符合中國國情的盈利模式,比如陳天橋游戲付費模式的創新,再比如政府支持的國家知識庫的建立等等。”熊澄宇認為。
“已經成熟的業務很難再做了,那已經不是我們的機會了。將來顛覆百度、騰訊的一定不是一個新的搜索引擎或者即時通訊工具,而是下一個像微博一樣原來沒有的東西。”360公司董事長周鴻祎認為。
“中國目前已經進入一個互聯網化的時代,線下的諸多經濟現象開始走向線上。”易觀國際集團董事長于揚判斷說。
“目前,互聯網只滿足了人們通訊、購物的需求,那么,通過互聯網能否實現專家看病,不用排隊看病,能否改善城市交通等等。我認為都有可能。互聯網提供服務的能力不容忽視。”互聯網資深人士曲曉東說。中國巨大的市場無疑對互聯網需求最為旺盛,而其中孕育的各種創新,將繼續帶給企業商機。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