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營使命這個話題在西方企業中已經不是什么新鮮的詞匯,但是在中國,尤其是中小企業中,卻鮮有人提起,更很少見到有企業抱著這樣的心態在經營企業。于是,我拿出這個話題和我國的企業經營者及管理者們探討,本章節不是論述經營的方法與技巧,但是,這個話題卻可能是企業想要長期生存并不斷發展所必須要思考的。
想賺到錢就不要去想著賺錢
想過你經營企業是為了什么嗎?99.99%的人會回答:賺錢。這個答案無可厚非,因為,市場的機制決定了企業的功能就是賺錢,而不賺錢的企業將無法維持生存,自然被市場淘汰,日本經營之神松下幸之助更說過:企業不賺錢就是犯罪。但是,卻有這樣一個事實:根據美國相關組織的一項長期調查顯示,一家單純為了賺錢而存在的企業多無法生存過5年,能夠經營10年或更長時間的企業更是少之又少。
營銷管理大師吉姆·克林斯說過這樣一段話:“利潤就如生命所需要的陽光、空氣、食物和水,沒有這些生命就無法生存,但這些既不是生命的本身,也不是目的”。這就好比一個人,如果只是為了吃飯而活著,那就活的很沒意義與價值。企業也是如此,作為社會組成的一部分,必須能夠為社會各方利益相關者創造價值,否則,處在社會當中,卻不被社會所需要的企業怎么可能持久經營呢。
我們來看一下社會利益相關者都有哪些。 1、顧客:企業生產出產品,滿足了顧客需求,改善了其生活,對應的,顧客也回報給企業以金錢,這是企業最重要的利益相關者,由于直接涉及企業盈利,所以企業對此類利益相關者都比較重視;
2、員工:企業經營需要雇傭員工,這解決了社會就業問題,從這個角度來講,企業對社會是有價值的,但是,如果企業壓榨或歧視員工,在這方面將失去社會價值。其實,重視并創造此類利益相關者的價值,對企業長期發展是非常必要的,員工是企業發展的原動力,國際上的知名企業無不是把員工的利益放在重要位置上的,筆者把員工放在第二位來介紹,就是認為員工是僅次于顧客的重要利益相關者,應該引起企業的足夠重視;
3、伙伴:企業經營時必然會有很多合作的伙伴,如產業鏈上游的原材料供應商、組件提供商、下游的渠道商等,企業之間是一種合作的利益關系,因此,合作伙伴也是重要的利益相關者。很多企業把這些戰友當敵人一樣對待,盡量壓榨與盤剝,雖然暫時取得了一些利益,但是這樣的合作基礎,將很難長久。現在的企業競爭已經不是點對點的競爭,而是整條產業鏈之間的競爭,只有發揮整條產業鏈的競爭優勢才能與對手對抗,否則前方與對手博弈,后方的戰友冷眼旁觀,甚至乘火打劫,必然對企業的競爭力造成巨大影響; 4、大眾:企業上繳的稅金將經過國家的統籌安排,在用于社會大眾的福利,如社保、醫療、設施建設等,這些福利的受益者是大眾,大眾也是企業利益相關者的一部分。重視這一利益群體將得到政府及大眾的支持,反之,企業很難長久立足。
當企業能夠為以上4類利益相關者創造價值,即完成了這個客觀與主觀之間的利益價值互動,無需企業索取,金錢收益作為社會回饋給企業的報償,自然會塞滿企業的口袋。反之,企業只想著自己賺錢,不想為各方利益創造價值,那么這條利益價值的循環將被切斷,沒有了流出,自然也就沒有了流入。作為企業,能夠滿足的相關者越少,企業存在的價值也就越小,慢慢自然就會面臨生存的威脅,因為,你想賺錢,想生存,這是你一廂情愿的主觀意愿,但違背了社會的客觀意愿,小的個體自然無法對抗整個社會。例如,詐騙、販毒等違反社會價值的行為及行業,雖然可以短期獲得暴利,但卻無法持久,因為其只滿足了4類利益相關者中組織成員的自身利益,不僅沒有給其它利益相關者創造價值,反倒對其產生危害,自然無法生存。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