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絕大多數創業者來說,將多年的興趣轉化為熱愛的事業,在小有成就后回頭望去,絕對感到是人生一大幸事。不過“夢寐以求”與“美夢成真”之間終歸有差距。以葉文超為例,1987年出生的他創業時間不長,但做的事情一直圍繞著他的摯愛——車。
他的祖父做過輪船機械工程師,父親研究飛機,到他這里,從小對汽車感興趣,在法定駕駛年齡前他就迫不及待悄悄學開車,大學選擇學習的也是簡單的汽車制造。他現在的生意是改裝車,改裝廠取名為“Leaf’s Club”。
在進入這個領域之前,他經歷了幾次偷師學藝,在如何切入市場方面煞費苦心。要創業決不能憑著科班出身與一腔熱忱,商業模式是必過的一關,偷師和潛伏是必須的。在上大學時他就想著未來做自己的事業,關于車的第一個聯想是“二手車”。
他調查了國外二手車市場的情況,收車的地方就負責修理,重新面世時車子從內飾到外部都會翻新,賣家會告訴買主這輛車之前的“履歷”。為此,葉文超考了“二手車評估師”資格,系統地去學習如何判斷舊車的“殘值”,但是到上海的幾個著名二手車市場考察之后,他覺得整個市場很不規范,而不規范的結果就是沒有利潤點,對資金鏈要求很高,不適合自己上手。
順著“賣車”的路線,他把自己發配到了4S店,利用假期實習,看看行當究竟有怎樣的規則。結果自己先成了行業“黑暗”的犧牲品,同樣是銷售上海大眾的4S店,也分民營和國企,由于沒有“勞動手冊”,作為修車實習生,他每個月的工資才150塊錢,低到讓自己都覺得很“變態”。店里還派他去做市場調研,當時斯柯達新款上市,他的工作相當于配合汽車廣告賣車,去了解消費者的購車習慣。
到處調研時,他發現門檻最低的掙錢方式——汽車美容,成本不高,難度也不太大,就與別人合作開了家汽車美容店。但他知道,開這家店只是積累些原始資本而已。不過4S店的修車環節卻和他原來學到的不同,那些常規的保養很簡單,比如通過電腦掃描可以迅速“傻瓜式”判斷出車的問題,這讓葉文超覺得,“修車”技術已經不是第一生產力了,要更有技術含量的,不妨試試發燒友熱衷的“改車”。
接著,他又找到上海一家業內資歷很老的改裝車廠,這家在寶馬改裝方面比較有影響力,全靠口碑營銷,還遇到過明星級人物慕名來改車,葉文超開始以實習名義繼續潛伏。涉及改裝,課本上的東西都很基礎,在那里,“師父”的年紀比他還小,很多人都是原來在車隊里,后來和技師業余學習后自學成才,理論知識比較籠統。
呆了幾個月,改裝方式他基本能了解,很快被老板重用,但是他想繼續了解一下整個經營流程,例如要做這個生意,究竟從哪兒進貨?利用工作之便,偷偷研究排氣管、輪轂、剎車套件的進貨市場。很快,這家改裝廠的負責人感到,這個小伙子的實習好像抱著點什么目的,開始產生戒心,專業性比較強的技術活兒也想辦法把他支開。
但是葉文超在這里已經積累了不少資源,實習結束時負責人和他聊了聊,聽說他有些積蓄,忍不住提到,讓這個曾經的實習生入股改裝廠,繼續留下來。葉文超還是選擇了離開,他對這個生意已經有了八九不離十的判斷。
2002年那段時間,中國的改裝廠利潤高得可怕,之后很多人入行并積累了不錯的經驗,他曾去過的寶馬改裝廠就是其中的一家前輩級,再往后出現很多路邊“輪胎店”,不求暴利只希望賺點錢,就把價格壓低,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