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根生的身上,烙刻著《水滸》與《三國》中的中國式謀略與生存法則。
早在1800年前,當世界上的大多數民族還處在野蠻、蒙昧當中,我們的祖先就已經發展出強大而完善的謀略系統。如果說《三國》書寫的,是主流社會做人的潛規則,《水滸》彰顯的,則是非主流社會做人的潛規則。
牛根生是典型的“宋江式”企業家。在蒙牛推出那本演繹他個人神話的《蒙牛內幕》中,他并不忌諱自己少年時曾混跡幫派的經歷。這讓牛根生早早就洞悉了人性。在伊利時代,他就以“財聚人散,財散人聚”為座右銘,用鄭俊懷獎給他買桑塔納的18萬元買了4部車讓員工上下班用,也曾把自己的108萬元年薪分給眾人。所以,他深得弟兄們的擁戴,成為“梁山”事業的核心。這讓他在1999年初創辦蒙牛時得到了許多人的幫助。牛根生也多次絕處逢生,所謂“小勝憑智,大勝靠德”,運氣中自有必然。
1999年,被逐出伊利的牛根生置之死地而后生,帶著舊部攻城略地,進入了中國的主流商業社會舞臺。十年間,伊利、蒙牛、光明等幾家乳企之間短兵肉搏、勾心斗角。在公眾視野里,他扮演著道德講師的角色;而在同行和競爭對手眼中,牛根生則有另一副面目。
“你怎么看待這個人?似乎很多見過他的人,都覺得他是個有大智慧的人。”2006年,某外資乳業巨頭高管王先生在一次私下交流中反問我。那一刻,他的臉部表情高深莫測。
此時讓王先生陷入巨大困惑的,是他所面對的中國市場。自進入中國以來,外國乳業巨頭幾乎全軍覆沒!坝袝r,我們會自嘲我們是在和幾支說不清楚的軍隊打仗:他們看上去很正規,背后又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他們的奶源很差,什么東西都敢加進去,把產品價格壓得很低,把精力都花在廣告攻勢……”
終于,三聚氰胺事件如一個毒瘤發作,公眾對整個行業的信任幾乎崩盤。而作為公眾心中的乳業“道德標桿”的老牛,自然碎得只剩下一堆玻璃渣子。他的流淚,他的悲情,在人們眼中都成了演戲,高調的“裸捐”幾近欺世盜名。他隨后幾次三番對外的“慈善”姿態,依然不能挽回他曾最在意的美譽。
老牛愛講《道德經》,自稱最推崇老子的思想。然而,現在看來,他所謂的“道”,實為一種“術”——謀略,心術、權變。究其根本,不過是手段與方法。
“世無道,術勃興”。當一個社會的“道”已全面瓦解,成功者口里的“道”,只不過是“術”的一種面具。若沒有終極價值為基石,所謂的“道德高標”只是一場實用主義和滿足個人虛榮心的“秀”。所謂“大善近偽,大智近妖”,如是也。
2008年10月18日,在向他的企業家同學緊急求助后,牛根生寫了一封洋洋萬言的信,他用了一個頗為煽情的標題——《中國乳業的罪罰治救》
但是,你懺悔了么?若沒有,奢談什么罪與罰呢?若沒有,你豈能得著“救贖”?
編者按:
6月10日, 蒙牛乳業創始人牛根生辭任公司董事會主席一職。強人退幕,留下是非功過任人評說,而三聚氰胺事件是繞不過的坎。歷史總是相似,商界信任門事件頻發,深陷瘦肉精事件的雙匯,其掌舵人萬隆處在與當年的牛根生相似的困境中。不一樣的企業家,不一樣的“認錯”表達,會給企業帶來怎樣不一樣的影響?《商界》特邀繡口錦心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主講師點評兩位商界大佬的不同表現.
特別提醒:“認錯”也是技術活兒,有風險、需謹慎,某些高危言語請勿模仿。
特邀點評/姚 建 于揚利
演講者:雙匯集團董事長萬隆
如果政府堅持治理,遇上瘦肉精就抓,每個月公布一次瘦肉精檢測結果,企業就不會有那么高成本。
點評:把責任推給政府,這話的邏輯是:政府不狠抓,就別怪我們賣瘦肉精豬肉!也許這并非老萬的原意,但說出來給人的感覺就是在挑戰良心與天理!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