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溫州民企老板“跑路”的新聞受到持續關注。綜合各方消息不難看出,目前事件的性質仍然是民間借貸危機,而沒有演變為民企“倒閉潮”這樣的經營危機。盡管,有的溫州企業隨著老板“跑路”而關門,但是,很多老板“跑路”的企業仍在正常運轉并盈利,民企老板“跑路”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種對付高利貸逼債的策略。
無論如何,溫州民間借貸危機仍然尖銳地暴露了當下中小企業面臨的經營困境,引發了社會對民企倒閉危機的擔心。
昨日新華網的報道就提出,珠三角雖然尚未形成企業“倒閉潮”,但由于生產要素價格上漲、人民幣升值、稅負偏重、流動性偏緊,珠三角的中小企業生存出現困境。更令人擔憂的是,中小企業的生存困境難以在短期內消除。10月9日,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聯合阿里巴巴(中國)發布的報告顯示,小企業主們對于未來有比2008年金融危機時更悲觀的看法。72.45%的受訪企業預計未來6個月沒有利潤或小幅虧損。
恰恰是因為中小企業存在經營困境,所以,才會導致企業資金鏈緊張,溫州民間借貸危機才會爆發。而民間借貸危機也直接影響民企的正常經營,有的企業就因為資金鏈斷裂而關門倒閉。在現代生產供應鏈下,一家企業的倒閉往往會讓上下游若干企業受到牽連,容易引發企業“倒閉潮”。對此,一些地方當然要幫助陷入借貸危機的企業,以解燃眉之急,同時還要防范民間借貸危機擴大,更應警惕借貸危機演變成企業經營危機,誘發“倒閉潮”。
解決所有這些問題的關鍵在于,真正落實對中小企業的政策扶持,幫助中小企業渡過難關。
現在,廣東、浙江等民營經濟發達地區,已經開始注重貸款向中小企業傾斜。但是,光解決中小企業“貸款難”,扶持力度仍顯不足。央行在執行緊縮貨幣政策的同時,最好應該考慮針對中小企業實行差別化利率政策。另外,還應盡快放開金融行業的國有壟斷,將現在的民間放貸從地下轉入地上,予以規范。針對中小企業的結構性減稅等政策利好,也應一并發力。
從中小企業、銀行以及民間借貸機構自身來說,同樣應該秉持理性,盡力避免企業倒閉。中小企業需要防控經營風險,銀行和民間借貸機構也應該根據市場行情適度降低利息、暫緩企業的還款計劃。如今,溫州的一些銀行機構已經在這么做了。
總之,只有讓中小企業渡過困境,才符合所有各方的利益,符合社會公眾的期待。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