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關于如何吸引投資者的書籍和文章多如牛毛,以至于大多數創業者都不假思索的認為自己需要融資,甚至都不考慮嘗試“白手起家”。而然,根據很多資料提供的數據,所有企業中,超過90%是沒有通過股權融資就創建并成長起來的,還有很多公司假使當初沒有進行股權融資,情況可能還會更好。
根據白手起家的創業者亞當以及馬修·托倫(Adam and Matthew Toren)的新書《小企業,大展望》(Small Business, Big Vision),這其實是一個“需求”vs“欲望”的問題。我們都希望越早實現自己的展望越好,但引入投資者可能是一個極大的錯誤,而耐心以緩慢、平穩的速度創建自己的企業(內生性增長)可能更加有益。
實際上,你所知道的很多富有的企業家在早期都主動拒絕了很多投資者的股權購買意向。太多的創業者都被錯誤的原因說服,相信他們“需要股權融資”,以下是書中對這些原因的概括,以及我憑自己的經驗作出的一些補充。
“需要員工和專業服務。”當然,所有的企業都需要這些因素——在時機到來之時。今天的互聯網世界中,具有進取精神的創業者已經發現,他們不用聘請昂貴的顧問,不用花錢雇傭或解雇員工,就可以找到他們需要的任何東西、解決任何需要解決的問題。
“一開始就需要昂貴的資源。”很多人都認為,出于某種原因,擁有體面的辦公室設備可以使得他們的企業看起來更加正規,但除非你的生意需要一個店面,否則所有的事情都可以在家中的辦公室或者附近的咖啡館,用二手或借來的設備來完成。要考慮所有可能的替代手段,比如選擇租賃而不是購買。
“需要分攤風險。”通過說服朋友、天使投資人和風投資本家為其創業活動投資,很多創業者似乎能從中得到一點安全感和自我優越感。再怎么說,一旦創業失敗,這些都是很好的借口——缺乏自由、別人的誤導,等等。
另一方面,很顯然,也有一些情況下你需要投資者的加入。但就算是在這些情況下,你也應該先探索一下替代方案。
數據顯示,所有企業中,超過90%是沒有通過股權融資就創建并成長起來的,還有很多公司假使當初沒有進行股權融資,情況可能還會更好。銷售業績強勁——太過強勁。如果你由于生產資金不夠而使產品供不應求,你的公司又太過年輕,無法得到銀行的青睞,這時你會發現投資者對這樣的機會再喜歡不過了,他們會迫不及待地想進來分一杯羹。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