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
150年前英國大文豪狄更斯的《雙城記》里有這么一段話,如今,對照現在來看,我認為這是一個創新的時代,更是一個創業的時代,一切都充滿了挑戰和機遇。舉目四望,有多少熱血男兒,正懷揣夢想,整裝待發,準備高舉起追求財富的大旗,開始義無反顧的創業,做老板在尋求自身價值實現的同時,也為自己贏得一份精彩。
在著名品牌營銷專家、藍哥智洋國際行銷顧問機構CEO于斐先生眼里,創業者努力過程中的每一份辛酸和委屈,都灑滿了汗水和淚水,過程并不如外界想象中的灑脫和自如。相反,它是一場耐力的比拼,是一份堅持的忍耐,既需要雄心勃勃,激情四溢,也需要客觀理性和踏實嚴謹。
記得八年前,有本叫《創業家》的雜志曾登載過兩個事例,至今看來,有不少值得回味的地方。它告訴創業者們,在拼搏奮斗的路上切忌好高騖遠、拔苗助長,以及你原先自以為是的優勢說不定就成為了你前進的障礙。
描述:
一個剛剛創辦,立足為本的中小企業,超越自身可控的盈利模式,追逐不切實際的營運利益,一味求求全,企業快速功成名就,但實力不足從而置自身于危機邊緣。
案例:
陳博的北斗設計公司在開張后的第一單業務就獲利二十萬,這讓陳博的擴張欲望突然加劇,他覺得自己已經有能力把公司打造成為當地最出色的設計公司。
2001年8月底,北斗由開始70平米的商住房辦公,擴展到近200平米的寫字樓辦公。各種一流的辦公設備和名目繁多的部門一應俱全。
有了一流設計公司的模樣,陳博卻并沒有安下心來專注于公司的運營,把業務也做到真正的第一流,而是熱衷于時下前衛的城市營銷。在認識了幾個從事城市營銷的專家以后,陳博的思路快速做出轉變,北斗從設計公司更名為策略機構,目標是快速進入高端的城市營銷領域。
陳博有了一個很大的構想,他希望借助幾個專家的支持,在全國范圍內實施城市營銷人才的培訓,并且可以在一些尋求整體發展的城市做整合項目的推廣。此時的陳博忘了北斗公司還僅僅是一個設計行業的新公司,在CI方面略有成就,而在高端的城市營銷領域既無人才又無經驗。
他開始調動資金先期在全國推廣相關的培訓項目。而此間,公司已經沒有人去跑設計業務,賬上基本沒有進項。
結果,陳博先后兩次苦心籌劃的培訓項目既沒有給公司帶來效益,也沒有帶來任何知名度,倒是不斷累計的費用支出將北斗公司逼上了關門的邊緣。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