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起來,有十大難關阻礙著企業的快速、持續發展。企業高管們首先應該認識難關的表現與根源,然后做出相應的自我調整,以實現企業的升級和創新。
縱觀中國企業的發展,改革開放以來,市場漸漸開放,競爭逐漸加劇,進入21世紀后,中國企業的發展步伐日益艱難。有的企業家立志成為百年企業,有的企業家發誓超過蘋果,有的企業家以世界500強企業為榜樣,還有的企業家回饋社會,把企業當作公益事業來辦。當然,也有默默無聞的隱形冠軍,也有埋頭建設和踏實經營的低調老板。有到美國上市的企業,也有上了美國股市再回到香港股市,還想著上中國A股的企業。形形色色、多姿多彩的企業,構成了中國商業社會發展的一幅畫卷。
擺在中國企業面前的不是高山峻嶺,也不是無邊無際的大海,而是每天不得不應付的企業經營中的瑣事。經過10年的觀察、積累,我發現這30多年來阻礙、拖延中國企業進步速度的難關幾乎沒有變化。而且,從2010年開始,這些難關表現得日益突出,幾乎成為中國企業在國際市場中競爭的致命癥候群。
如果你是中國企業的高管,不妨用這十個難關來比對一下每天的企業經營;如果你是中國企業的創始人,不妨回顧一下自己企業經營中讓人頭痛的大事小情。不要幻想中國企業升級和創新,它們連最基本的初級發展階段都無法逾越。所以,發展了20多年的聯想集團,“至今還在不斷的創業中……”如果一個人活到了10歲,還停留在換尿布的階段,他是應該高興還是悲哀;如果一個活到了22歲的人,還沒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并自豪地宣稱自己還在成長,還在繼續學習中,這是喜還是悲?
難關一:命令容易執行難
就算一本名為《執行》的圖書在中國的銷量超過80萬冊,創下了中國企業管理類圖書銷量的冠軍記錄,但這仍沒有解決中國企業的執行力問題。有的企業將所有工種的工作都簡單化,變成如同軍隊里一樣的簡單動作,然后強化鐵的紀律,其實際結果就是將員工變成機械地按照命令完成簡單工作的機器。當遇到市場變化時,企業會被完整地淘汰,沒有任何回旋的余地和靈活騰挪的空間。
在初級競爭階段,執行完全可以依靠簡單的勞動分工,將復雜事務拆解為標準的環節和步驟用簡單勞動力來完成。然而,產品設計、網站設計、營銷規劃等現代企業無法避免的智力活動,依靠上述做法是不可能完成的,企業也不應該采用簡單機械的方式來強化執行力。
執行難的核心問題是各個職位的工作性質分析,涉及到智力因素的分析和素質模型。執行力的檢查指標應該相應地調整,不僅靠效率來考核,還需要對完成任務過程中的能耗進行控制和管理;同時,應將效果指標也作為一個考核要素。
難關二:混事容易做事難
這個難關還專門就是針對大中型企業的。新入職的畢業生感受最深,而在企業工作超過十年的人都習以為常了,他們所有的鋒芒都被磨掉了。混事的人不是真正為了企業的發展,不是為了辦成一件事,而是為了別得罪人,不要受處罰。他們擔心被懲罰的動機遠遠高于為業績采用創新方法的動機。
導致人們混事有三個主要原因:1.個人的努力和創新對改變績效的影響不明顯;2.企業內部規章制度的監管和考核的人數超過企業總人數的5%;3.企業對創新的激勵幅度小于因創新失敗后得到懲罰的幅度。
目前,中國企業尤其是私人企業的老板希望改變這種現象,采用的辦法主要有三個:1.企業文化再造。通過改變中國傳統文化壓制創新的那些意識來減少混事現象的出現。2.增加獎勵的幅度。增加獎金的總額以顯示企業高層鼓勵做事的決心和力度。3.增加員工的流動性。主動換血,通過不斷錄用新人來保持企業的活力。
遺憾的是這三種做法都難以奏效:第一種做法陷入了忽悠的境地,早期有效,兩年后會陷入更高級的混事處境;第二種做法對于經常得不到獎勵的人來說,還是一樣的混事,失去了真正的獎勵意義;第三種做法的結果是,新員工有旺盛的激情卻沒有實際的競爭力,因為企業沒有將能力沉淀下來。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