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8日,出版業一年一度的盛會北京圖書訂貨會將在國際展覽中心召開。2011年的中國出版業依然創造了一連串耀眼的數字,圖書品種數和出版碼洋再創新高,各大出版集團爭相上市融資,全國經營性出版社全部完成轉企,成為市場主體。一切都很好,除了兩個月前光合作用書店的倒閉給這些數據加上了危機的注腳。
出版業賺錢不容易。出書成本在上升,競爭在加劇,隨之帶來的就是利潤率的走低和回款的日益艱難。就連電商業巨頭凡客誠品,在2011年11月因為《喬布斯傳》而和中信出版社合作后也向媒體感慨:賣書真不賺錢,太累了。
出版業賺不賺錢的命題最終走進了另一個方向,那就是國有出版社和民營出版公司的區別。不過在民營出版公司領頭羊新經典的眼中,國有也好,民營也好,“最重要的是建立一個能激發員工熱情的平臺”。
這也是高傲的國有出版社最需要學習的事情。
2011年12月12日,網上傳來因經營不善而倒閉的光合作用書店即將重組的消息。凌霄聽到這個消息后表示短期內決不會給光合作用書店發貨。他是一家中央級出版社的發行業務員,兩年半前,凌霄和光合作用書店對賬后,又等了三個多月才收到五千元不到的書款——正常經營的書店會在當月或下個月付款。
“近年書店效益普遍不好,導致出版社回款也越來越困難,我們必須控制風險。”凌霄這樣告訴記者。
回款難,難于上青天
凌霄至今仍懷念圖書業的黃金時代。當時的新華書店總店和首交所、津交所一統全國圖書的發行和銷售,包銷了全國范圍內出版社的所有產品,出版社無憂無慮地印刷出一本又一本新書,而不用擔心是否賣得出去。
新華書店總店的改革,讓一些中小出版社,尤其是中央級出版社知道了市場競爭的殘酷。但凌霄幸運地趕上了電商在圖書行業的噴發,他負責北京片區和當當網業務時,曾在年終考核中被評為全社第一,拿下高額獎金。從2007年到2010年,當當網營收高速增長,由4.469億元上漲到22.817億元,增幅超過510%。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選擇在網上購書,甚至在書店選好書后上網購買。與當當、卓越等網上書店的一路高歌對比明顯的,則是民營書店的漸行漸衰——2007至2009年間,我國倒閉關門的民營書店就達一萬多家。
凌霄最后悔的事情就是當初沒有預想到當當網的發展能如此快,以至于在發行部片區調整時,他將當當網的業務拱手讓與他人。從2009年起,他負責廣東、福建、海南和東北三省片區,必須與愈加萎縮的書店打交道,從他們的手里討回款。地面書店的回款仍占據出版社回款的60%以上,書賣得再好,如果書店整體是虧本的,他們就沒法及時向CYE出版社支付賬款。書店的慘淡經營導致出版社的回款日漸困難,這兩年,凌霄頻繁出差,和片區新華書店的采購打成一片,給他們送小禮品,包紅包,只為自己社的書能在書城里擺個好位置,年底能多收回款。同時,他還要盯著回款困難的若干家分銷商,免得他們關門大吉時,出版社落個錢不見錢,書不見書的下場。
他的努力作用不大。沒有電商的支持,今年的回款,他排全社倒數第一。
與傳統書店的回款難相比,當當、卓越等網絡書店簡直是出版社的夢幻客戶。他們流程化作業,進貨量多,退貨完善,不會出現呆壞賬,能為出版社提供大量現金流,和出版社的結算賬期只有三個月,而傳統的地面書店賬期是一年半,甚至更長。
凌霄渴望重新代理電商業務。2011年7月,凌霄發現蘇寧易購即將銷售圖書后,火速和對方簽下了合同。在他寄出合同時,他的同事,一位主管江蘇片區的業務員發現了。一番明爭暗斗之后,凌霄無奈地把蘇寧拱手讓人——因為蘇寧總部位于江蘇。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