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這一代人30歲以下的創業者,和我們那一代非常不一樣,首先他們更加接近商業的本質,更有商業意識。
像我這一代人,什么叫商業?那是資本主義,是要被殺的,什么叫賺錢?那是卑鄙的,什么叫財富?那是一種罪惡。60年代俞敏洪、柳傳志這樣的企業家,都是被逼無奈、走投無路才走出來的,所以當時新東方的口號就是:走投無路,去找點兒希望。
俞敏洪當時叫拔掉農根,他還是一種階層意識。國家決定你是農民、你是工人,你要通過努力拔掉這個根,那一代人能夠幸存下來我覺得很不簡單。但是30歲以下的這幫人,他們的商業意識是非常強烈鮮明的,并且為此自豪。
舉個例子,當時有人說徐老師,你們新東方是一個商業機構。廢話!本來就是。我說大家要賺錢,他說徐老師滿嘴是錢,那共產黨經濟改革就是錢,就是從搞斗爭變成搞財富,經濟建設為中心,經濟是什么?就是錢。我們那個時候還為這個糾結。
柳傳志要走出中國、走到香港,那簡直是九死一生,俞敏洪要走向納斯達克,也是面臨內部的沖突、迷茫,風雨交加。但是到了這一代人,他們一上來就是要出國的、就是要上市的。我們當時要不要融資、要不要上市,糾結半天。這幫30歲以下的創業者,完全沒有這種價值觀的扭曲。
第二,他們是互聯網一代的人,他們玩兒著游戲長大、玩兒著互聯網長大,現在趕上了互聯網向移動互聯網大轉型的時刻。而且他們沒有遇到過2000年初的互聯網泡沫破滅的痛苦,他們趕上的是互聯網進入一個賺錢時期之后,移動互聯網開始全面取代傳統互聯網的時候,我覺得他們很幸運,生命沒有太多無謂的浪費。
第三就是他們的國際化程度,這幫人國際化程度非常高,一個是出國的人很多,另一個是他們很多在外企呆過,已經被徹底國際化了,他們是能夠擁抱世界的一批人。很多人的產品面向國外市場,做得非常棒,國內很多媒體都不知道。
世界是70后的,但是更是80后的,最終是90后的,80后、90后,他們這些上個世紀的最后一代人,會徹底地完成中國的轉型。
我投資了很多30歲以下的創業者,投資他們的時候,我完全不會考慮騰訊這些巨頭的因素,我不像其他投資人,有精確的考慮,我喜歡他我就投他。重要的是這個創業者講的故事本身,這個人和他的故事能不能打動我。
我遇到30歲以下的一個小伙子,他做了一個網站叫酷瓣,在網上,隨機六個人約到附近的咖啡館學英語,在上海做得如火如荼,一個月好幾十萬的收入。這個人CYE英語也不好,就是一個土鱉,我本來瞧不起他,但是被他打動就投了。他特別瘋狂、執著、狂熱,把我忽悠暈了,我說OK,投你了。
作為一個天使投資人和曾經的創業者,我給大家一點建議。
一個優秀的成功的創業者要正直。有一次,一個30歲以下的劍橋回來的創業者,我問,你的優點是什么?他說我最大的優點恐怕就是誠實。可見誠實、正直是多么重要。潘石屹曾經說過一句話,他說房地產行業每五年換一撥人,剩下的人都是破產的破產、崩潰的崩潰,出事兒的出事兒,最終留下的就是遵紀守法、誠實待客的人。
像我,今年年齡接近兩個30,假如說在10年、15年前、5年前,我們做過不正當的事兒,現在我成了名人,任何一個客戶站出來,說你當年騙了我,你當年沒有說實話,對我來說都是滅頂之災。
對于30歲的人來說,道路還長得很,你可以成功5年、成功10年、成功15年,但是最終使得你一生輝煌的東西,或者你曾經失敗,能讓你再次輝煌的東西,還是你的品格、品德。
創業者對投資人、市場、客戶、合伙人都要誠實。騙投資人的人,不會有長遠的生命;對你的合伙人,有什么困難,要實話實說,任何難關都過得去。對市場更要誠實,某某奶業就是一個典型例子,當年有人往他的奶里投毒都沒打倒他,反而使他成了悲情英雄,他是自己被自己打倒的。
這是我給30歲以下創業新貴一個建議:你要想成功,并且過一個有價值的人生,就要堅守商業道德,堅守誠信原則,真正地以真格、人格,以誠實的人的狀態運行你的事業,我相信一定能成功。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