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最重要
針對很多人曾經提出的價值觀問題,我也很關注。我希望我們的團隊常常會有一種對專業能力的緊張感,因此學習和充實自己是必須時刻關注的話題。
作為澳洲會計師公會的會員,我也很鼓勵自己的下屬加入專業的組織,不斷提升自己的業務能力和修養。對于積極充電的下屬,我們會在晉升中做加分考慮。
而且,對于我們這個成立不久的部門來說,學習還意味著更好的生存能力。事實上,沃爾沃傳統的銷售模式以品牌線為主導,但是亞洲分部集合了集團所有的卡車品牌——沃爾沃卡車、雷諾卡車、UD卡車,每個品牌都有不同的業務模式。
不同的經營模式帶來的資金流和價值鏈模式完全不同。面臨多種品牌,面臨不同的業務模式,面臨各級管理層的需求,如何構建合適的財務體系成為一個難題。由于業務模式的多樣性,且不同品牌的產品定位、目標客戶、目標市場都各不相同,也決定了財務體系的多樣性。
這就需要我們的團隊,必須扮演嘗鮮者的角色,必須為了一個新的模式和新的產品體系,不斷改變自己的工作方式和工作范圍,這是非常有挑戰性的工作,但也給了我們積極的創新心態,這也是我最感驕傲的地方。
平等的文化、透明的制度,還有積極的價值觀,這些都是我認為我們這個團隊能夠獲得不錯業績的原因。對于我個人來說,我覺得人們常說的管理無國界,這句話有一定的道理,因為人們常常會遵循CYE基本的職場規律和方式。而管理外籍下屬,其實常常要注重的是領導者自己的職業修養和專業素質,做一個勝任的管理者才能讓下屬真正信服。
案例二:簡單的“傻老外”
主人公:JOHNSON 某制造企業銷售部主管
公司的許多客戶都是國外廠商,并且我們的業務也是技術性銷售,因此,在我的團隊中,員工的專業知識技術與銷售能力是并重的。其中,我們也有幾位優秀的外籍員工。
事實上,管理外籍員工和本土員工沒有什么大相徑庭的地方,尊重、信任、平等永遠是第一要素。同時,我發現在他們身上,也有許多值得我學習的地方。
隨時隨地隨人的溝通
有一段時間,我經常加班。我發現我的一位日本籍下屬,也常常加班,甚至比我走得還要晚。一次,我問他,“你怎么老是加班?工作上有困難嗎?”“不是,我是想看你是否有需要我做的事情,隨時待命。”他回答。這讓我心頭為之一震,以往,哪有下屬會和我一起加班,還不是自己手頭的活兒干玩了,拍屁股就走人。況且我們又是業務部門,是業績導向,辦公室不是惟一的辦公場所。
第二天,我請他去吃日本料理,和他隨意聊天。他告訴我:在日本公司,下級隨時是處于待命狀態的,而且職務越低的下班就越晚,因為下屬必須要隨時準備回答上司提出的問題,提供他需要的材料,隨時去執行他的一個命令;而在車間則相反,上司要時刻處于保障狀態。
感動的同時,我也明白自己的問題了。以往,這種早請示晚匯報的事,無論是下屬還是我都做得不夠,每個人都在忙自己的工作,有時一天都不見得說上一句話。而自此以后,我有意識地多和下屬隨時溝通,將每周一次的例會,變成了每天很簡短的例會,這樣大家可以隨時溝通工作進展和難點,以盡快解決。
我有事外出時,也會有意識地和他們打個招呼,問問有什么急事需要我幫助和解決。而時間一長,員工要下班時,也會過來問問我還有沒有事。這樣做了不到一個月,我突然感覺大家及時溝通、互相服務于他人的意識明顯增強了。并且,帶來的效果是工作思路的改變,我們不僅重視結果,同時還開始注重工作的過程。
溝通可以更直接
前些日子,為了一個新項目的實施,公司臨時派了一個懂技術的德國專家參與進來,他為人非常謹慎。一次,我問他:“你覺得我們工作做得怎么樣?還有什么問題嗎?”他說:“大家做得非常努力,我很欣賞。”“那么,項目的細節你覺得呢?”“不錯。”“你認為我們的數據精準嗎?”他說:“當然。”我又問了好多問題。
終于,德國專家說:“你到底想說什么?請直接一點兒。”我愣了一下,為什么他會有這種感覺?“我只是想和你聊聊天,了解一下你的看法。”“哦,那很抱歉,我是聽說中國人很含蓄,我怕猜不出來你的意思,我們老外有點兒‘傻’。哈哈。”我們相視而笑。
以后,我再和外籍員工溝通時,開始注意盡量直入主題。久而久之,團隊都習慣了這種直接的交流方式,少了模棱兩可的客套,團隊的溝通效率也明顯提高了。
這些年來,和外籍下屬間的溝通與合作還是非常愉快的。他們表達直接、心態很開放,而且他們的思維開闊性和創造力也是讓我們受益匪淺的。事實上,和外籍員工相處的重要原則就是真誠和簡單。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