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30年中,創業學成為美國商學院和工學院中發展最快的學科領域。2003年,1800所大學,開設的課程超過2200門,有超過100個創業中心,很多大學開設了創業學和創業研究專業,發行了40多種與創業有關的學術期刊。”清華大學就業指導中心副主任韓威在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做訪問學者期間,對美國的創業教育體系進行了考察。她表示,美國的大學很早就意識到創業教育的重要性,他們的經驗可以為中國的創業教育提供借鑒。
在與美國師生和創業者的接觸中,韓威首先感受到的是中美兩國在理解創業方面的差異。“我有一個朋友是知名跨國企業的大中華區總裁,他兒子本科畢業后表示要創業,并且告訴他只要100萬元就可以實現很多創意,但這位總裁卻覺得兒子的創意不靠譜,不支持兒子創業。”這位總裁的兒子之所以選擇創業,是因為他覺得創業來錢最快。韓威在與美國創業者的接觸中卻發現,美國的創業者在創業之初甚至沒有考慮能夠為自己帶來多少金錢的回報,“更多人是覺得我特別喜歡創業這件事”。
韓威介紹說:“在美國,一個人要去創業,大家會覺得很正常,和你去打工,去一個什么樣的大公司工作沒有任何區別。你去一個創業公司工作,大家也覺得很正常,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甚至會有專門的創業企業招聘會,我還跟他們招聘負責人聊過,他說,我們的員工進來之后可以進入創業的平臺,有一些股權,學生對這個感興趣。”
創業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培養學生某些創業素質,學到一些相關的創業知識以及提高創業技能。中央財經大學副教授陳高生表示,創業教育可以提高創業成功率。發明家也可以培養,愛迪生并不是神話,每個人都可以跑步,通過訓練絕對可以比單憑本身潛力跑得更快。
在韓威看來,美國創業教育的特點在于注重創業生態系統的營造。“創業教育不是教別人怎么樣,而是來培育人,讓他們 成為合格的人才。再好的種子在一片干涸的土地上也沒有辦法發芽、成長。在創業教育過程中很重要的是培育環境。”美國的創業者表示,應該打造好創業教育的生態系統,在大學生創業教育過程中,不是某一方發揮作用,而是多方共同努力。
政府可以在創業項目孵化上提供更多的支持,特別是在一些特定的創業領域,比如像社會企業,政府的支持會顯得更加重要。韓威表示,英國政府相對美國政府不太一樣,“我參加社會企業的國際會議的時候,來自英國的老師談到,對于社會企業的支持,英國政府除了資金的支持以外,更重要的會開放很多的領域,讓民間的、草根的個人和組織都可以進入這個領域,公平競爭比所謂的扶持更重要。”
在美國,技術和創業教育的結合也給韓威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技術與創業中心就設在伯克利工學院下,它是很多專業的組合,它的宗旨是通過一系列的研究、教育和項目,培養出來的CYE工程師和科學家能夠擁有領導、創新能力,并且擁有使技術更加成熟的技能。“在美國,怎么樣能夠使技術轉換成現實的生產力,轉換成有商業價值的項目和成果,這是他們非常強調的。”
在課堂教學之外,美國的學校還有很多課后拓展活動,還會給學生提供一些實驗室和導師等。此外,一些創業公司的CEO或創業方面暢銷書作家會經常和大學生面對面,舉辦一些類似于答辯的活動,幾乎所有著名高校的創業中心,都會年年帶領學生到硅谷訪問,感受那里的氛圍。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