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創新需要很多條件,如人才、資金、技術與合理的創新管理體系等,但最關鍵的是具備一個創新的企業文化。但到底什么是創新的企業文化,似乎并無準確的定義。其實,創新的企業文化具有三大特點,其一,敢于承擔風險(risk taking)。其二,敢于并善于變革。其三,具有長遠眼光。所有具有強大創新能力的中外企業,如IBM、蘋果、亞馬遜、華為等,都具有這些特點。
敢于承擔風險是指一個企業敢于投入高風險的研發項目。同時,它也鼓勵甚至獎勵員工承擔風險去嘗試不同的創意。亞馬遜就是這樣一個企業。它雖是網絡零售商,卻早在2004年就投入巨資開發風險極高的硬件移動平臺電子書,并在2010年成功推出Kindle Fire。這一舉措為亞馬遜在云計算領域建立統治地位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亞馬遜在硬件研發上的巨大投入甚至都影響到了它的利潤額,但它敢于漠視指責繼續投入,這種膽識相當罕見。創新其實就是冒險。不敢冒險的企業就算天天高喊創新的口號,也永遠無法建立真正的創新文化。
一個企業的冒險精神需要在它每個員工身上體現。如何鼓勵員工具有這種精神?思科協作領導力中心(Cisco Center for Collaborative Leadership)的主任富蘭高爾認為,管理層首先要對錯誤采取最大程度的寬容。杜邦(DuPont)就做到了。當某個團隊的研發項目在實踐中遭遇慘敗后,公司不但沒有批評此團隊,還組織了一個慶祝儀式,將此錯誤定性為一個良好的嘗試(good try)。赫爾斯食品公司(Hershey Foods)也對敢于在企業內部創業的員工進行獎勵。強生公司(Johnson&Johnson)遵循的一貫原則是把失敗視為一種最重要的產品(failure is our most important product)。事實上,只有總裁本人具有敢于承擔風險的性格,企業便會具備冒險精神。如果總裁自身謹小慎微,小富即安,喜歡打壓冒險員工,這個企業就不可能建立起承擔風險的文化,創新氛圍的建立更無從談起。
但需要指出的是,寬容失敗并非縱容失敗。企業一定要讓員工理解何為合理的失誤,即那些過程短而成本低的失敗項目(fail fast and cheap)。其次,企業應明確規定可接受的失敗數目(此數目可從企業過去的創新和研發經驗中得出),而且要嚴格分析失敗的原因。如果是員工瀆職造成,則不能輕易包容而要追究責任。另外,企業要學會管理失敗,從中得到最大的學習,以便為將來的創新做準備。蘋果就非常善于從失敗中吸取經驗教訓,并在下一個項目中獲得成功,如Mac電腦和iPhone都源于先前失敗的項目。
在此基礎上,企業還要對創新者提供合理的獎勵。獎勵未必是金錢,如公共表揚及認可,與高級管理層直接接觸與交流的機會,提供必要的資源和支持,并給予他們從事自己最心愛的工作的機會等。其實,創新者得到領導及同事的肯定是最強大的獎勵。這些都可以充分調動他們的創新激情。
敢于并善于變革是指一個企業有意愿有能力在必要時主動放棄盈利的產品和技術(willingness to cannibalize),并像一個充滿活力的生物體那樣,不斷調整自身以適應迅速變化的環境。如IBM放棄傳統的硬件部門而轉向服務和軟件,亞馬遜進入硬件移動平臺并進行深度商業模式創新,蘋果推出沖擊自身iPhone和Mac筆記本電腦的iPad等。
研究表明,企業的自我否定、不斷變革的意愿和能力是決定它能否具有創新能力的關鍵因素。做不到這點的企業會逐漸喪失競爭力,如柯達、黑莓、微軟、諾基亞和惠普等。而做到這點的企業如IBM、蘋果、亞馬遜、谷歌等都能保持長盛不衰。企業在達到一定規模后,要實現這點如烈士斷腕,這也是為什么這樣的企業鳳毛麟角。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