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才是硬道理,創業者把一個企業從小做到大的過程,將會面臨前所未有的困難,所以上次李善友老師在講其從搜狐出來創辦酷六的經歷,也遇到許許多多的新情況,這會是每個創業者都必經的過程。
一、中國歷來是個圈子社會
中國是個圈子社會,不用鰲敘,大家肯定都深有體會。而且從一個圈子到另一個圈子,跨度是很大的,因為每個圈子都有自成體系的一套語言和規則。
不懂技術,是不是要融入技術圈子里面呢,借助他們的力量呢,這樣你招人和尋求合作伙伴是不是變得簡單些?從來沒融資過,你說是不是要融入投資圈里,否則你的BP別人看3分鐘就決定了,甚至根本不看,能約見并且融資成功,有相當大的運氣成分。這兩天微博上不是說北京的一個創業者被投資人幾次忽悠時間,就上去在微博上發了個牢騷,搞得大家都看到了,這樣的例子我想不是個案。創業者或許也不懂得包裝,那或許得借助媒體圈、學術圈、政府圈,多次在媒體上曝曝光,在學術界發幾篇有影響力的稿子,或得到幾個知名教授的推薦,或讓政府引導基金出具投資意見等。
哎,可憐啊,創業者看來要混的圈子非常多,一步一步,自己要扒幾層皮,你終會懂得。
二、要混哪些圈子呢?
(一)投資圈的人脈幫你在融資方面助力,同時也可以讓你的項目融資獲得信任背書。
(二)媒體圈的人脈可以讓你吸引到更多的注意,而且可以利用事件營銷讓你的產品迅速升溫,引起社會關注,并可以通過一連串精美的策劃讓產品及服務理念迅速傳播開來,到達目標用戶,并提升品牌美譽度。
(三)學術圈可以讓你冠冕堂皇,并且借用學術圈的力量可以向政府要政策扶持。
(四)政治圈的力量不可小覷,比如各地政府引導基金,中小企業扶持政策等都能給項目帶來很好的實惠,如果有強大的政治圈,基本上可以撬動任何圈子。
(五)互聯網圈可以讓你不再擔心技術上能不能實現完美的用戶體驗,同時也不再擔心技術人才的流失,同時借用互聯網的營銷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當然要混這些圈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而且要符合創業過程的發展變化。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