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二次選擇者:
把握贏利新機遇
對于已經做過直銷,因為各種原因而退出前一家公司,現在需要重新選擇的朋友,在面對新機會的時候,要理性地總結前一次直銷事業中的成敗得失,把握住贏利的新機遇。
在二次選擇的時候,一定要靜下心來,以務實的心態來審慎思考。直銷生意的兩大風險,一是浪費時間而無所獲,二是遭遇人際關系危機甚至損傷人脈。前者多是因為沒有掌握直銷的基本技能,造成基本功不扎實,又不能得到團隊的持續支持,所以白白浪費了大好時光,沒有賺到錢。后者的悲劇在于,不光沒有賺到錢,還在自己的社交圈子里引發了信任危機,甚至親友反目。誘導朋友加入時,說了很多言過其實的話,許了很多難以實現的諾言,結果是生意沒做起來,連朋友都做不成了。
如何規避這兩種經營風險?二次選擇時,要考慮好自己未傷害的人脈,是否具備相應的消費意識和能力,是否有充裕的時間投入到這個生意。在考察獎勵制度時,要看“階段性分配”,剖析制度對新人是否有利。因為只有先讓新人賺錢,市場才有動勢,團隊才有士氣。
有的人在二次選擇時,仍然選擇與上一家公司同類的產品、或類似的獎勵制度,認為這樣做起來會容易一些。其實,這樣的做法可謂利弊互見。有利的方面是,原來學習到的產品知識和業務技能,可以應用在新生意上。不利的一方面是,陷入思維的誤區,束縛了手腳,不能突破自己,結果是重復上一次的經歷,再一次以失敗而告終。
另有一些人矯枉過正,全盤否定自己過去的創業經歷。在重新選擇時,一概反其道而行之。如果上一家公司的制度是級差,那么這次就選擇雙軌制;如果上一次是國外的企業,這次一定選擇國內的公司;如果上一次以保健品為主,那么這次更在意護膚品;如果上一次是因為與上屬鬧翻而離開,那么這次干脆選擇單打獨斗;如果上次是選擇的老牌公司,那么這次選擇新開盤公司等等。
其實,在直銷中的成功,并非由單一要素所決定,而是各種因素綜合發揮作用的結果。賺錢的經銷商,一定有他的道理。不管你喜歡不喜歡他的為人處事,你一定要研究他成功背后的東西,并吸收借鑒、為己所用。公司、產品和制度,被稱為“老三樣”,固然要認真分析,但文化理念、市場空間、介入時機、培訓系統、人脈分析等等,都要綜合考慮。直銷是一場持久戰,需要耐力,要為自己制定2到5年的事業計劃,然后踏實地付出,一步一步達成你的目標。
三、履敗履戰者:做“不可行性分析”
據創業網Cye了解到,還有些人,雖然已經多次選擇,但是結果都不理想,然而對于直銷創業的信心并沒有動搖。這些朋友在重新選擇時,不要理想化,只看到新機會的“亮點”,不妨做一個“不可行性分析”。因為多次遭遇挫折,證明有很多挑戰并未得到解決。所以,這次要逆向思考,看看自己到底缺少什么。
首先,看產品的市場需求空間是否太小,價格是否公道,自己是否消費得起,你周邊的伙伴是否有能力用零售價購買產品。如果回答“否”,那么,就要小心再次陷入到以往的失利“怪圈”?
其次,看公司是否具備知名度、美譽度,有沒有履行企業公民的社會責任,能否做到“誠信”經營,F在的直銷人在渴望賺錢的同時,也在千方百計地尋找從業的幸福感,渴望融入主流社會,被人尊重。你所選擇的公司的形象如何,能夠透露出你的價值觀。選對了公司,你從業的自尊就油然而生,創業的成就感容易建立起來。
第三,看公司的獎勵制度,是否在“畫餅充饑”,只給人“造夢”卻不能讓合作者“圓夢”。也就是大家平常說的,是否人為設置了“制度陷阱”。有些公司的制度,被經銷商講得天花亂墜,聽上去又簡單、又容易、又賺大錢的制度,往往就是“餡餅”與“陷阱”并存的,你要格外小心。
第四,看公司和體系的培訓系統和工具流建設,是否專業,是否可行。有的人為了某種目的而全盤否定西方的直銷培訓課程和培訓辦法,把國學課程引進直銷并大力推崇。其實,中西方文化不是一對水火不容的矛盾,大可求同存異,和諧共處。沒有最好的培訓和工具系統,統一的就是最好的,簡單就是最好的,能復制就是最好的。
第五,看這個事業機會有多大的市場空間,以此來判斷是否是最佳介入時機。新公司固然機會多、空間大,但不確定因素也多;老公司空間小了,但比較穩定。你要仔細想想自己的優勢和劣勢,理性選擇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