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由中國證券市場研究設計中心與和訊網聯合主辦、英菲尼迪全程戰略支持的“2012年第四屆中國(深圳)創業板高峰論壇”在深圳隆重舉行。在圓桌論壇一“創業板的退市制度、并購與新三板”環節,深圳市創新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總裁李萬壽表示,并購是創業投資所要呼喚的制度。如果并購制度不能盡快推出,對創投的投資熱情和積極性將會有很大的打擊,因為大量項目壓在手上推不出去。
以下是講話實錄:
李萬壽:大家下午好!我是創投界的老人之一,99年就到深創投來籌備創投公司,到現在已經有十三年了,深創投到目前為止投了427家企業,107億,上市公司84家,今年放慢了速度,可能有經濟發展前景的問題,也有我們對投資以后的退出有一些擔憂,上市發行速度已經明顯放慢,我們去年投了84個項目,如果按照這種速度投下去,現在的市盈率、盈利空間又在大幅度壓縮,今后的出路在哪里?此外,企業的質量受到經濟周期和整個大市的影響也在下降,比如我們去年投資的項目,差不多有一大半企業實現不了承諾的業績,相對而言,我們實際上的投資成本就在大幅上升。
對應二級市場的市盈率空間來講,盈利空間也大幅擠壓。今天的話題是并購,我覺得并購是創業投資所要呼喚的制度,昨天我跟一些律師在探討,如果現在的并購制度,特別是證監會的并購制度不能盡快推出的話,對創投的投資熱情和積極性將會是很大的打擊,因為大量項目壓在手上推不出去,按照現在的制度,并購是有很大障礙的,如果今后上市公司按照醞釀中的條例,假如說上市公司股本的5%以內采取備案制度的話,那么可以想象,今后并購市場會是非常火熱的景象,所以說需要制度上的支持,如果沒有并購政策,我們投資的四百多個項目,最多只有三分之一能夠上市,還有三分之二只能趴在那里,大量的資金擠壓,上市以后的盈利也上不去的話,投資機構就沒有太大的積極性,所以我們希望今后在發行新股改革的同時,還應該大膽推出并購市場的創新制度,如果有了制度創新的支持,我們可以期望在今后三到五年時間內,并購將會成為IPO之外一個非常活躍的板塊,當然不是說它可以替代IPO,IPO永遠是一個標桿,如果沒有IPO這個標桿,并購是無從談起的,如果僅僅是IPO,沒有并購作為支持,這個市場也是活躍不起來的,這是我講的第一個觀點。
第二個觀點是新三板。新三板叫得很熱,我一直是觀望的,為什么觀望呢?一是統一的市場并沒有形成,區域性的市場局限使得我在全國進行交易非常難實現信息的充分溝通和充分對稱,交易很難發揮效益。二是沒有嚴格的信息披露制度和嚴格的做市商制度,今后誰來對加以承擔責任?在目前僅有的幾單交易里面價格都標的很高,如果沒有人接盤,這個交易是死的。三是創業板和中小板之間沒有對接的綠色通道,如果沒有通道的話,我投它和我在市場上選一個好的項目投又有什么差別呢?如果不把中間無縫對接和綠色通道、轉板的問題解決,這個市場是不會有活力的,如果今后這一塊有了很明確的制度安排,我們還是會密切關注這個板塊的。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