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鼠是一種以雜草為食的生物。每隔一定周期,上萬的旅鼠就會集結起來并朝一個方向直線遷移。即便遭遇海邊的懸崖,它們也會毫不猶豫地縱身跳下,哪怕全軍覆沒也在所不惜。歷史上,很多人都曾由衷贊嘆這種悲壯。然而,這種蹈海自盡的灑脫其實只是人們一廂情愿的誤解:如果可以,這些旅鼠甚至寧可選擇殘忍的自相殘殺也不會選擇悲壯的蹈海自盡。
旅鼠是世界上繁殖能力和生存能力最強的物種之一。它們的繁殖速度遠遠超過食物供給的增加速度:只需六周,它們的下一代便會從無到有孕育成熟。它們的一生都在為生存而奔波:一旦它們的數量超過本地資源供給的極限,它們就必須為尋找新食物而走向海外。但遺憾的是,視死如歸并不足以幫助它們戰勝大海——大自然就以這樣的方式維持著自身的平衡。
同樣的故事正在我們的身邊上演:故事的平臺是中國經濟,故事的主角則是中國企業。
是夢想,為生存
2012年7月9日,《財富》雜志公布了2012年全球500強的榜單。在這份最新的榜單中,包括中國香港在內的中國大陸地區總計有73家企業上榜,這使中國大陸地區得以超過日本而居該榜單的次席。在GDP上完成了對日本的超越之后,新的超越再次引起世人關注。
成績足夠喜人,但前路依舊漫漫。今年上榜的42家央企的平均凈利潤率只有2.2%,這一數字遠遠落后于中國大陸以外非金融企業的4.8%的平均利潤率。央企的表現甚至弱于去年:當時,38家上榜央企的平均利潤率尚有2.8%,同期其他上榜公司的平均利潤率則為5.8%。
“在中國,央企需要承擔重要的社會責任,這使他們無法按照完全的商業原則行事。” 在接受《環球財經》記者采訪時,麥肯錫中國公司全球資深董事合伙人徐浩洵表示,“而在管制稍有放松的經濟領域,中國幾乎都實現了完全競爭。在這些領域,中國企業的平均利潤率水平都是全球最低的。對于中國企業而言,走出國門參與全球化已經變成了生存的必須。”
全球化背景之下,幾無企業可以置身潮流之外,也無任何企業可以僅憑國內市場就建立不世偉業。
從歷史的視角觀察,中國無疑正迎來走出國門的最好時機。1981年,英國經濟學家約翰·鄧寧(John Dunning)通過研究得出,當一個國家的人均GDP超過4750美元時,這個國家的對外直接投資凈額將由負轉正并逐步擴大。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公布的數據顯示,2011年中國人均GDP已達5414美元,走出國門、參與國際競爭已是趨勢使然。
但借助參與國際競爭提升利潤水平談何容易。在最新的500強榜單上,中國企業晉身的22個行業中,只有建筑材料、船務、工業機械、貿易和公用設施等5個行業不見美國企業的身影。而中國企業未有涉足的美企所在行業則有18個,這一數字恰為后者所在行業數量——35的一半,且其中所涉及的電子和電子設備、信息技術服務、半導體、計算機軟件、家庭用品、娛樂和制藥,均為公認的高利潤行業所在。
中國企業的對手遠比我們想象中強大,而中國企業面臨的競爭也遠比我們想象中激烈。
有瓶頸,待突破
規模、資源和永無止境的價格戰,幾乎已經成了中國企業逐鹿全球市場的終極信仰。但與技術進步相比,擴大規模與消耗資源所帶來的財富積累卻頗為有限。規模擴張下的微利更是阻礙著技術進步和高端品牌形象的建立:在國際市場,不同的價格往往代表著不同的受眾。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