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陳永東“十評”馬云的觀點
其實,不太敢用“點評”二字,畢竟馬云是中國、亞洲乃至全球電商領域的超級大佬級人物,有著深厚的電商網站經營功底,對他的觀點我更愿意抱著學習、理解的態度來稍微“點評”一下。
其一,新媒體傳播威力確實巨大。這是馬云的觀點之一,其實價格戰主角是在利用新媒體為自己做廣告。此次價格戰的戰場一半在各自的網站上,另一半在以微博為主的新媒體上。一會兒你放煙幕彈,一會兒他裝酷賣萌;一會兒你激烈陳詞,一會兒他全體宣誓;一會兒你讓對方出點兒丑,一會兒他揭揭你的短。你來我往,確實讓以微博為主的新媒體成了價格戰各方大秀身手的舞臺。即使這場價格戰各方都虧了本,他們也在為自己大做廣告方面大賺特賺。
其二,新媒體的利用常利弊并存。這一點我同意馬云的說法,你可以利用以微博為主的新媒體大秀特秀、大萌特萌,充分利用其“裂變式傳播”的巨大優勢,讓相關信息迅速傳遍大江南北。然而,群眾的眼鏡畢竟是雪亮的,你的一舉一動都在廣大網民的Cye監視下,你的漏洞、差錯或可能的“陷阱”都很難逃得過群眾的眼睛,這些信息也同樣會在微博等新媒體平臺上迅速傳播。這些相對“負面”的信息的快速傳播對價格戰各方顯然不利。
其三,兵不厭詐中不是誰都能詐。馬云說:兵不厭“詐”,在商場上可以偶爾“詐”一下競爭對手,作為樂趣,但絕對不能挾持消費者和合作伙伴去詐,更不能直接去詐消費者。這表明了馬云的智慧,他說必須“對消費者和合作伙伴要有敬畏和感恩之心”,同時不要低估用戶的智商。實際上,價格戰中,大量低價商品無貨、對手之間可比商品比例甚少、拿單品片面說事等等,都是把用戶當“傻子”的表現。
其四,劉強東是不是撒謊的孩子?馬云婉轉地指出,京東價格戰的領導者不可能在一夜之間做出決定。馬去使用前后堵截的批駁方式。他說,“假如此戰是真的,準備是否充分?(第二天貨源就斷了);假如不是真的,那么今后領導者將很難做到令行既止,因為員工會被指令的真實性感到困惑。狼來了的故事我們從小就聽過無數遍”。看看,劉強東經常在微博里“發號施令”,馬云則懷疑其真假,若常有假,豈不就是那個說“狼來了”的那個說謊的小孩?馬云是變了法子“數落”了對手。
其五,京東內部管理無規范體系?馬云的話里基本上表達了這個意思,或者至少是一種嚴重的懷疑。馬云說,“不可想像的是劉總在微博里宣稱的所有管理者取消休假,豪無知情的被‘我決定……’緊急參與臨時性的大規模價格戰。”這里,馬云再次采取了前后堵截的批駁方式:如果是這樣,那么京東的內部管理就是無體系、不規范的;如果不是這樣,那劉強東就是在微博里賣賣萌、說說玩而已。
其六,簡單價格戰是種原始倒退。馬云說:“價格戰帶有很濃重的上世紀工業時代的痕跡”,“21世紀,我們不能拿者現代化的武器,打的卻是長矛斧頭般的街頭打斗”,這又是馬云對這場電商價格戰的諷刺與否定——基本屬于沒有技術含量、沒有腦子的戰爭,因為馬云強調:“很多企業今天缺的不是資金,不是技術,而是思想!”。
其七,為誰而戰都沒搞清就開戰。這是馬云對劉京東的追問!這場價格戰是為了消費者利益還是為殺死對手?在馬云看來二者都不是。馬云認為,若是前者,則戰爭是與傳統銷售模式的持久戰,但沒看到京東打持久戰的行動(雖然曾經口頭提了一句);若是后者,則多數是兩敗俱傷,因為中間明顯非常缺少智慧的成分。
其八,拿誰的錢為戰爭買單都錯。馬云這條算是擊中了京東、蘇寧及國美們的要害。他犀利地逼問:“假如我們不是用投資者出的錢,而是用自己的積蓄打價格戰,您還會打嗎?”我看,對于這個,劉強東、張近東等都不敢應答,也無法應答,因為他們口口聲聲地說:所有資本投資方都堅決支持價格戰!似乎在不斷表明投資方有用不完的滾滾資金,且揮金如土,且絕不眨眼。問題是,到這個份上時,還有多少人相信?
其九,價格戰最吃虧的是消費者。這一點開始我也不是很理解,但如果分成短期及長期的目光或角度看,則逐漸有所理解。從短期看,消費者會因某些商品的打折而獲得收益,但從長期看,“假如生產廠家在價格戰中沒有利潤,甚至是虧損經營,沖當炮灰,廠商們是不可能提供后續服務的”,最終受害的仍然是消費者。更何況,有數據顯示,在少部分商品打折的同時,京東、蘇寧易購及國美商城的多數商品還出現了整體漲價。
其十,價格戰變相綁架了供應商。對馬云這個觀點我表示基本贊同。一個市場絕不只有零售方及消費者,還有生產商或供應商。如果其中某個環節因為價格戰被綁架而無利可圖,則這個市場不可能長期延續下去,接下去則可能造成這個市場的坍塌。沒有生產商或供應商,則電商則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如果迫使生產商或供應商與某一個經銷商簽訂獨家協議,則往往就是直接的“綁架”。
以上十點評論基本認可馬云對電商價格占的反思中提到的觀點,實際上更象是對馬云觀點的解讀與理解。
最后,陳永東認為,在多數商品種類、型號不匹配的情況下,其實根本不存在所謂的全面的價格戰。如果非要這么說,則就是價格戰發起及參與各方處心積慮的自我“炒作”!
因此,我在想,即然如此,在馬云反思價格戰的同時,價格戰的主角們似乎也不存在“反思”的想法,相反他們很可能還在為自己的“炒作”而沾沾自喜與暗自發笑!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