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外媒體報道,美國科技網站Entrepreneur對喬布斯在團隊成員組建方面的常用策略進行了梳理,可以概括為三點:明確自己的人員需求,但不要僵化死板,當發現候選人特殊優點時可以適當放寬標準;拓展人才搜索渠道,參與演講、交流時也可能找到適合的人才;學會利用身邊資源,詢問團隊成員有關雇傭意見,優秀的人會推薦其他人才。
在蘋果前高級副總裁杰伊·埃利奧特(Jay Elliot)出版的《和喬布斯一起領導蘋果》(Leading Apple with Steve Jobs)一書中,埃利奧特詳細講述了喬布斯激勵員工、追求優秀人才以及打造研發團隊的方法。埃立奧特自己也是喬布斯親自邀請到蘋果來的:1980年,在一家餐廳的等候區,剛從英特爾公司辭職的40多歲的杰伊•埃利奧特邂逅了25歲的史蒂夫•喬布斯,對方鼓動他加入蘋果——一家他幾乎沒聽說過的電腦公司。兩周后,杰伊開始在蘋果工作,就任高級副總裁。而英特爾的聯合創始人安迪•格魯夫(Andy Grove)給埃立奧特的臨別贈言卻是“你犯了一個大錯,蘋果公司沒什么前景”。在這本書里,埃利奧特重點闡述了喬布斯是用什么策略來將最好的人才聘請帶蘋果公司來的。
《在巨頭公司》(In the Company of Giants)一書的作者羅摩 伊格爾(Rama Dev Jager)和拉斐爾·歐茲(Rafael Ortiz)曾就如何組建一支創業團隊向喬布斯取經,喬布斯曾明確地告訴他們:當你尚處于公司發展的起步階段時,公司創建最初的10個人將會決定公司發展的命運。
如果想招聘到才華橫溢的發明人才,就看看喬布斯對打造夢幻創業團隊提出的建議吧。
要明確自己的人員需求,但不要僵化死板,當發現候選人特殊優點時可以適當放寬標準。
或許這條建議乍一看覺得再簡單不過了。但是很多情況下,負責招聘的人卻未對“明確自己的人員需求”給予足夠的重視,有時候即便遇到了特別合適的人選而自己卻意識不到,或者是負責分配崗位的人把候選人看走眼了,最糟糕的是你有可能在冒險雇傭一個根本不適合公司發展的員工。
而喬布斯總是能夠清晰地知道自己最需要的人才是什么,但是喬布斯在尋找人才的同時卻不僵化死板,一旦喬布斯發現某個人身上有一種有利于蘋果發展的潛力,喬布斯就會拋棄所有的條條框框,將其納入麾下。有時候喬布斯的決定會讓人大感意外,因為別人沒有看到,而喬布斯卻發現了這種潛質。蘇珊·凱爾(Susan Kare)就是這樣的一個例子。當年凱爾還在賓夕法尼亞州的高中讀書時就認識了安迪·赫茨菲爾德(Andy Hertzfeld),眾所周知赫茨菲爾德是Mac團隊的早期成員。喬布斯在帕洛阿爾托的施樂公司研發中心看到“圖形用戶界面”時就被徹底迷住了,這種界面使用圖標代替了日常使用的程序,既方便又顯眼。當時喬布斯非常急切地想找一名設計師來為蘋果設計圖形用戶界面里的圖標。這時赫茨菲爾德向喬布斯推薦了蘇珊,那時候蘇珊已經是一位多才多藝的藝術家了。當時幾乎所有的蘋果高管都不贊成讓蘇珊來參加面試,因為大家認為蘇珊只是一個有創造力的藝術家,對科技幾乎一無所知,她不符合蘋果公司招聘人才最起碼的條件。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