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團購市場上的兩朵苦菜花,高朋網與F團合并為新公司,并隨后將新公司命名為GroupNet(網羅天下),而此次合并的主要推動力,無疑來自兩公司背后共同的大股東:騰訊。投了兩家事實證明都不太成功的團購公司,可以說是騰訊投資的失敗與浪費,但好在投了兩家,所以能予以整合,打點出一家稍有點競爭力的公司,騰訊是不是又在暗自慶幸呢?
同一機構,在同一細分領域在較短時間內同時投資兩家類似的、甚至有著競爭關系的公司,這是我們在創投圈里時常見到的情況。
隨便舉幾例:
IDG資本,在2010年4月份向易積科技公司注資千萬美元,8月份,又為四海商舟投資4000萬美元,這兩個公司同為電子商務領域的外包服務公司。
鼎暉,在2011年5月和7月參與了窩窩團的2億美元的A輪融資,和24券的千萬美元的B輪融資。
紅杉資本,2010年12月,驢媽媽旅游網宣布,獲得紅杉資本與鼎暉投資的億元級融資。次年4月,在途牛旅游網的第三輪約5000萬美元融資中,又見紅杉資本的身影。
又是紅杉資本,先后投資化妝品電商樂蜂網和聚美優品。
還是紅杉資本,先后在2011年2月和4月短短的兩個月中分別參與了教育類網站萬學教育和卓越教育的投資。
仍然是紅杉資本,先后投資了農村小額信貸機構中和農信與P2P平臺拍拍貸。
在查資料過程中我們發現,雖然老虎基金經常也在同一領域里有“雙生”投資,但相隔時間較久。比如2003年投資當當網,2010年投資京東;2004年投資新東方,2009年投資學而思。
這些雙生投資品中,有的組合是屬于一大類領域但沒有直接競爭關系,表明VC對這個領域強烈的看好與投資意愿;有的組合則有點直接PK的意思,比如前段時間聚美優品與樂蜂網兩個“掌門人”——陳歐與李靜不吝在微博上針鋒相對。紅杉每年都會組織旗下被投公司的CEO年會,兩人在那種場合碰頭,尷尬不?在老虎基金的案例里,就算同類投資時間拉得較開,后起者仍然對老公司形成強烈挑戰與競爭關系,從當當與京東、新東方與學而思兩組關系上都可以看到這情況。
VC分散風險、在看好領域里相馬不如賽馬,有此考慮可以理解。但投資者除了資金外,后續一般還會向創業公司注入人力、社交資源、后續融資接洽等“軟實力”,這時一碗水難免端不平;此外,就算兩筆投資不是同一個投資經理所為,但畢竟是同個基金投的,單個創業公司的商業機密是否能做到保守得當?某公司會不會不知不覺中成為資本“整合”的對象?……這些情況對創業公司來說多少有些不公平。
為何投兩家競品?
通過三組VC競品雙投案例,我們可以捕捉到“為何”的一些端倪。
案例一:紅杉投資樂蜂網和聚美優品,卡位考慮
盡管樂蜂和聚美優品都是在化妝品電商市場上競爭對手,但走出的路線卻完全不同,樂蜂網從上線伊始便打出了李靜這張明星牌,并且在展現形式上更像是商城,外加自主品牌的化妝品。相比之下,聚美優品是從化妝品團購出身。
對紅杉資本來講,壟斷化妝品團購、自主品牌的兩張王牌,明顯是一種包賺不賠的買賣。不過現在聚美優品出于利潤考慮,也在做一些化妝品邊緣產品的自主品牌開發。隨著競爭與企業的演變,企業的定位與策略往往不是一開始投資人與創業者所想的了。
案例二:盛大資本投資安智市場和N多市場,戰略考慮
安智市場和N多網雖然是移動應用商城市場上的完全競品,內耗可能會對盛大是一種負面效應,但實際上由于盛大出手較早,屬于戰略投資,加上其管理的寬松對公司運營干預過少,因此對于二者均不構成實質影響。
在早期階段,又是戰略投資,盛大做的是余地寬松的試驗。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