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國內的咨詢公司艾瑞咨詢發布了互聯網翻譯服務行業研究報告。報告重點對目前國內用戶使用的各類翻譯服務的特點、使用人群以及未來發展趨勢進行了總結。應該說,翻譯服務是一個非常古老的行業,即使是在互聯網在線翻譯領域,也早有一些大大小小的公司在從事,盡管從盈利模式上看,單純的在線翻譯服務都還沒有找到明確的盈利模式。但各家公司并沒有放棄對這個市場的重視,畢竟目前有超過一半以上的互聯網用戶會使用到各種翻譯服務,市場潛力巨大。在找不到明確的盈利模式的背景下,各家從業公司會從自身業務特點的角度從各個方面切入在線翻譯市場
最近,國內的咨詢公司艾瑞咨詢發布了互聯網翻譯服務行業研究報告。報告重點對目前國內用戶使用的各類翻譯服務的特點、使用人群以及未來發展趨勢進行了總結。應該說,翻譯服務是一個非常古老的行業,即使是在互聯網在線翻譯領域,也早有一些大大小小的公司在從事,盡管從盈利模式上看,單純的在線翻譯服務都還沒有找到明確的盈利模式。但各家公司并沒有放棄對這個市場的重視,畢竟目前有超過一半以上的互聯網用戶會使用到各種翻譯服務,市場潛力巨大。在找不到明確的盈利模式的背景下,各家從業公司會從自身業務特點的角度從各個方面切入在線翻譯市場。
所以說互聯網翻譯服務是一個小眾服務,筆者不認同。在艾瑞的報告中提到,中國網民中有超過一半用戶使用過各種在線翻譯服務,同時在使用翻譯服務的場景上,也涉及廣泛,比如在網絡購物、使用搜索服務時候、使用微博的時候等等。用戶對于翻譯服務的需求普遍性(翻譯及詞典服務的高使用頻率也不可忽視),使得大公司們紛紛將翻譯服務作為吸引用戶關注的很好的入口。目前國內的百度、網易、金山、騰訊以及國外的雅虎、谷歌、微軟必應都在中國推出了在線翻譯服務。
搶占用戶入口也體現在了用戶如何接觸到這些門類繁多、品牌眾多的在線翻譯方面。從艾瑞的調查看,搜索引擎、導航網站、設置快捷書簽、直接輸入網址是用戶最常使用的方式。可見,在這些渠道方面,各家大型互聯網公司的優勢并不相同。利用現有掌握的自有渠道為用戶提供所需要的服務,不可謂是一個順手拈來的事情。比如在百度搜索框中輸入"在線翻譯"或是"翻譯",得到的第一個結果就是百度自己的在線翻譯服務。在大眾在線翻譯和詞典市場,目前已基本形成了主要的競爭格局。這種競爭格局的形成并不取決于太多的技術力量推動,而更多地取決于各家的渠道優勢(抵達到最終用戶面前的優勢)和品牌(各家在用戶心中的占有率)。
艾瑞的圖表也反映了另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即大公司效應,第一陣營排名前5位的在線詞典的開發公司均是上市大公司:百度詞典有強大的搜索渠道支持;有道和必應依托背后強大的門戶平臺;愛詞霸的金山公司是最早涉足在線查詞領域的公司;而必應更是系出名門,來自于操作系統巨頭微軟。金山作為最早涉足在線查詞的公司,近年來內部做了很多調整,愛詞霸更是有被公司內部重視不足的傳聞,落到屈居第三位也就不足為怪了。
非上市公司中首當其沖排在第一位的是擁有優質用戶資源的滬江小D,雖然它只是滬江全產品線中很小的一款產品,但依托于滬江整體的在線學習資源及用戶基數,無論是在用戶體量還是品牌內容上,滬江小D未來都或可成為與巨頭抗衡的拳頭產品。由于在線詞典目前尚無明晰的盈利模式,對于海詞這樣三四十人團隊的公司來說,想靠單一產品贏得市場,在面對大公司品牌和渠道的沖擊時,難免顯得有些勢單力薄。
不論如何這個時代已經變化了。移動互聯網的到來、語音識別等技術的發展都給在線翻譯等相關產業帶來新的機會。而一些已經在互聯網耕耘了多年,培育了相當用戶的發展中的公司也嗅到了在線翻譯服務可能給他們原有業務帶來的機會。首先看到這一機會的是來自教育領域。艾瑞數據顯示,滬江小D已成為非上市公司中的市場占有率老大,與其他上市巨頭公司的情況一樣,這款查詞工具對于坐擁2億用戶的滬江網而言,戰略意義顯然大于排名本身。
應該說,在線教育服務商切入在線翻譯的市場有其獨特的優勢,比如并不弱的品牌和用戶知曉度(滬江網)、多語種服務(如滬江提供了多語種的翻譯、海詞甚至還提供了方言的翻譯等),而為了滿足自身用戶隨時隨地學習的需求,這些服務商大都提供了移動化的產品。
不過,從短期看,這些從教育領域切入在線翻譯服務的產品要挑戰更具大眾品牌和口碑的同類服務還有很大的挑戰性。筆者也不建議這些公司現在盲目地進入到面向更大眾化的市場,還是需要結合自身原有服務的優勢上去全面考慮。正如筆者在文章一開始時候提到的,目前在線翻譯市場并沒有單獨的盈利模式,其本身依賴各家其他服務的全面配合。這不論是對大公司還是對中小公司都是如此。對滬江網這樣的發展中的公司來說,能在競爭激烈的市場有自己的位置,靠的是多年來積累的品牌口碑,以及在多語種學習領域積累的經驗,找到了自己與巨頭公司的差異定位。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