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活躍度的內涵在于產品能夠給用戶帶來多大幫助,能夠為商戶的營銷帶來多大的提升,在O2O這一個商業閉環中,線下到線上的能力才是比流量更重要的能力,這也恰恰是過去被互聯網背景的創業者們忽視掉的“缺失的半圓”。
例如,在智能手機端收獲了超過4000萬用戶,擁有了穩定的用戶群后,大眾點評網CEO張濤的思考重心就在最近半年越來越轉向了線下。比如,他會思考能用互聯網的方式為線下商戶提供哪些幫助,可不可以在客戶端上開發出訂餐系統,能不能夠幫助那些熱門商戶在手機客戶端上開發點菜和等位系統等。
如果優惠券的生意要想做得更大,對線下商戶的影響力是一個關鍵的因素,當然對于互聯網背景的創業者們來說,這并不容易。
不要提大眾點評從2003年就開始的信息搬運“長征路”——其實它被人津津樂道也就是近兩年的事情,即便是線下商家已經過這么多年的信息化教育,當丁丁網再來做同樣的事情時,代價依舊高昂:它在全國38個城市設立分支機構,每個分公司都有辦公室和商務、市場團隊,他們以“掃街”形式與當地商家逐戶談判;全公司有1000多名員工,其中70%屬于移動事業部;今年4月,它宣布獲得由風和投資領投的4000萬美元風險投資,CEO徐龍江稱90%的資金將用來發展移動互聯網業務;剛剛過去的10月底,它又宣布已獲得阿里巴巴和花旗銀行的注資。
對于僅有50多人的布丁和23人的愛折客來說,丁丁網模式幾乎不可學習,它們只能另辟蹊徑。徐磊稱布丁一開始的定位就很清晰,并不把盡可能多的票券往產品里放,否則,一方面用戶查找成本高,另一方面他需要建立一個龐大的信息搜集團隊。他們目前主要與麥當勞等全國性的一二線連鎖品牌合作。而愛折客的主要合作伙伴則是大型百貨賣場,它通過廣告營銷、活動策劃產生收入,美食方面則做面包烘培、甜品等輕美食。
但在整個世界信息化、互聯網化的大潮下,未來,當企業獲取信息的成本足夠低時,O2O的線下到線上渠道也許不再會是企業的特別競爭力。這個趨勢我們正在見證:海南三亞一家海鮮大排檔主動在淘寶兜售優惠券、完成支付和用戶點評,并借此形成火爆人氣,而就在幾年前我們對此還難以想象。在越來越多的O2O業務推動下,商戶信息化將逐漸“被完善”,也許這個過程會很漫長,但總有一天,線下信息的收集將不再如今天這般困難,渠道的魔力光環將逐漸消失,彼時以優惠券為代表的O2O業務比拼什么?
關鍵一環:驗證手段的完善
2011年11月,分眾傳媒CEO江南春在微博里表達“我的夢想是把Q卡和分眾互動屏變成全中國最大的促銷優惠信息的互動傳播平臺”,隨后他又對媒體稱“Q卡就是我的第二次創業”。Q卡寄托著他對分眾O2O之旅的希望。
時間剛過一年,Q卡的業務方向卻已與初衷南轅北轍。Q卡團隊前員工對《商業價值》記者說道:“規劃中互動屏主要做生活服務類客戶的業務,但它們沒什么錢,分眾不能盈利,Q卡業務調整之后現在主要面向品牌客戶,比如小米手機,用戶通過手機Q卡客戶端拍攝互動屏上的二維碼。”
但盈利與否只是表層原因,更本質的原因是互動屏幕這種方式對加速O2O信息傳遞幫助甚微;悠廖挥趯懽謽莾,與手機優惠券相比,它在時間和空間上都更遠離消費行為;互動屏能夠同時展示的優惠信息極為有限,而用戶等待電梯時的空閑時間更為有限,他也許都來不及掏出Q卡;更關鍵的是,分眾鋪設再多的互動屏,也不能比智能手機覆蓋的用戶群大。
優惠券使用的經典場景是用戶因為要消費才去尋找它,而非因為擁有它才去消費。手機的便攜性使它的使用隨時隨地,因而天然地是優惠券最適合附著的載體。
徐龍江亦曾如此解釋:“移動和非移動的互聯網服務將向低頻次消費和高頻次消費兩極分化,你在電腦上會進行一些也許一生只做一次的查詢和購買,而手機應用則解決吃飯娛樂等天天發生的事情,這就使得利用移動設備尋找優惠券優勢凸顯!
但這并不意味著把紙質優惠券電子化放入手機就順理成章地建立起了商業模型。
手機優惠券的實質是縮短信息在商戶與消費者之間的流通時間,優惠券分發企業的利潤來自于之前信息不對稱對商戶造成的額外成本,比如效果不佳的宣傳費用、非高峰期的上座率等。
一種營銷要成為商戶的常規運營手段,則必須使商家、平臺和顧客三方受益。團購需要商家讓利太多,因而不在此列;優惠券折扣適中,未來能讓三方都滿意。但目前的市場狀況卻是優惠券分發企業收入甚微,要改變局面,則需完善用戶發現、決策、到店消費、分享的優惠券使用完整閉環。
用戶發現靠內容展現平臺,實質是吸引用戶注意力。其中的方法不一而足,既有傳統的文字、圖片展示,也有基于LBS的附近搜索、搖一搖功能,而地理圍欄技術的使用更加降低了用戶的查找成本?梢韵胍,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在發現環節將出現更多更好的方法。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