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洗牌去向何處?
滑雪場要生存,需要形成品牌。未來在開發滑雪場的時候,應該更注重質量而非數量
中國滑雪產業進入重新洗牌的格局。品牌影響力、服務水平、消費者觀念等多方面因素成為衡量標準。
通過職能部門的監管和市場競爭的自然選擇,生存下來的滑雪場在硬件設施和軟性服務上都具備了一定實力。未來的路該怎么走也成為各大滑雪場面臨的重要課題。
目前,正處于轉型期的中國滑雪產業急需建立行業基本規范和技術標準,從而淘汰一些落后企業。
“滑雪場的經營是以短期盈利為目的,還是打造穩固的事業型滑雪場,需要判斷和取舍。”郭云川說,接下來,滑雪市場應該是“大魚吃小魚”的洗牌,滑雪場要生存,需要形成品牌,以優質、專業化的服務提高自身競爭力。
在轉型中形成品牌優勢的,崇禮縣是個很好的例子。優質的雪道、專業的服務已經成為“崇禮滑雪”的品牌標簽。不過借助于大手筆的投入和自然條件優勢,這樣的路線能有怎樣的借鑒作用還值得探討。
“未來在開發滑雪場的時候,應該更注重質量而非數量。”郭云川說。雪場的環境應該注重文化氛圍的打造,日本、韓國等一些亞洲國家的滑雪場,都在努力營造自己的文化氛圍,無論是硬件還是軟件,中國在這方面則要差一些。
顯然,品牌化和特色化是滑雪場未來發展的走向。
事實上,從2011年開始,中國的滑雪場就開始了新的探索。越來越多的旅游地產、旅游經營公司投入到滑雪場的開發和建設中來。滑雪場項目也由單純的滑雪運動向旅游、度假、房地產開發的綜合性業態轉變。
據易碳家了解到,中國的滑雪產業增速很快,但增量的空間依舊很大。如何培養市場、提高自身競爭力,開發者們需要的是更為平和的心態以及做好持久戰的準備。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