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日前發布名為《中國城鎮化的宏觀與行業影響》的報告。
中國政府高度重視城鎮化。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指出,城鎮化將是中國未來最大的經濟增長動力,政策將重點通過結構性改革和增加公共支出以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隨著中國人口瀕臨老齡化,如果經過精心設計并加以落實,我們認為城鎮化可推動國內需求,減少對出口的依賴。中國城鎮化意味著大量投資,包括基礎設施建設、住房和社會保障系統,更重要的是,城鎮化需要進行結構性改革,包括但不局限于戶籍制度、土地權益和社會福利。
城鎮化是宏偉規劃。截至2010年,以城鎮地區的居住人口計,中國城鎮化率略高于50%,若以擁有城市戶籍的人口計,中國城鎮化率僅約為35%。中國城鎮化的規模和質量遠遠低于許多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因此中國還有巨大的發展空間。世界銀行預測中國城鎮化率將在2025年達到70%。人均GDP和城鎮化率之間的關系說明中國經濟在接下來的幾十年中仍可保持快速增長。發改委預計與城鎮化相關的投資在接下來的10年中將達到40萬億元。
城鎮化不等于純粹的“造城”。值得注意的是,李克強日前表示城鎮化成功與否取決于相關的改革措施,并指出要防止演變為“造城運動”。我們認為中國城鎮化計劃需要經過精心設計并加以落實。中國下一輪的的城鎮化應側重把那些已經居住在城鎮地區的人們變為真正的“城里人”,而非變農村為城市。
城鎮化不是“大躍進”。成功的城鎮化自身從來并非一個目標,而是經濟發展自然的結果,因此城鎮化的自身演變需要與經濟發展階段相匹配。政府也應鼓勵民營資本參與投資,這樣不僅可以提高投資的效率和責任感,也能分擔大量的融資需求。否則,最后中國可能發展出許多“鬼城”與貧民窟,并且有短期經濟過熱,長期債務負擔過重的風險。
如果經過精心設計并加以落實,城鎮化將對宏觀經濟和行業有著重要的影響。城鎮化的過程將推動基礎設施建設、住房和公用設施投資,支持經濟增長并且降低對出口的過度依賴。這些投資同時可以幫助吸收各個行業的現有產能。雖然很難預知中國城鎮化的最終結果,我們認為這一過程將有利于基建、地產、建材、家電、旅游、醫療、教育、保險和金融服務等行業。
結論
高盛認為,認為隨著人口瀕臨老齡化,加上人口紅利開始逐漸消退,中國經濟增速在缺乏新的增長動力的前提下,可能會大幅放緩。中國政府把城鎮化看做未來的經濟增長動力,更多具體的政策有望不久出臺。中國的城鎮化意味著大量投資,包括基礎設施建設和住房,更重要的是,城鎮化需要進行結構性改革,包括但不局限于戶籍制度、土地權益和社會福利。城鎮化不等于純粹的“造城”。中國下一輪的城鎮化應側重把那些已經住在城鎮地區的人們變為真正的“城里人”,而非變農村為城市。
如果經過精心設計并加以落實,城鎮化將對宏觀經濟和行業有著重要的影響。城鎮化的過程將推動基礎設施建設、住房和公用設施投資,支持經濟增長并且降低對出口的過度依賴。這些投資同時可以幫助吸收各個行業的現有產能。雖然很難預知中國城鎮化的結果,我們認為這一過程將有利于基建、地產、建材、家電、旅游、醫療、教育、保險和金融服務等行業。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