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網Cye.com.cn】當最近對于某官方搜索公司的評論充斥互聯網時,阿里的搜索悄然上線;此時不乏深諳行業底細的專業意見和一些隔岸觀火的戲謔。站在科技和商業觀察者的雙重視角,筆者一直想撰文漫談搜索市場的商業機會,即我們思想和眼光可及的藍海究竟在哪里?百度、360、搜狗、即刻、盤古、阿里搜索還有一兩個我們不方便點名但是非常優秀的創業者,它們誰走在正確的道路上?
“模糊”中爆發出的明確需求
讓故事從需求和用戶開始:今天大眾用戶的搜索需求最大特征究竟是什么?毫無疑問,答案是“模糊”。舉例:某用戶搜“布拉德皮特的妻子”,僅通過這些關鍵詞你無法判斷他要找的是安吉麗娜·朱莉,還是前妻安妮斯頓。
早先有些自作聰明的搜索引擎總想玩弄用戶提供的關鍵詞,以證明自己智能——比如和China Daily合作,甚至被克林頓推薦過的Accoona曾試圖通過關鍵詞猜出用戶背后的需求,最后該公司去向不明。僅看皮特的案例就可以否定這種模式。用戶都不知道自己該怎么定義Query,你又怎么可能知道?
再來一個更自我顛覆的問題,搜索用戶自身最大的特點是什么?答案:一群“注意力渙散”的人。未來要致力于搜索行業的學生上第一堂課就會學到這個假設。不多解釋,用一個案例說明:作為飛人的粉絲,你輸入了關鍵詞“喬丹”,結果百度出了性感的、曲線婀娜的“三版喬丹”,你會戳向哪里?這不是注意力渙散是什么?
結論:“一群容易分神的、并且歸納不清自己需求的用戶和信息需求”最后被現代統計學和計算科學的創業者捕獲,誕生了當今最有含金量、高度排他的IT生意——搜索。
紅海的邊界
要找尋“藍海”首先要知道“紅海”的邊界在哪里。仍然幻想自己可以和Google、百度正面交鋒的創業者要警惕這個邊界。這早就不是算法的問題。就算你一夜之間擁有了它們兩者的算法,你連走到海灘的機會都很小。這是一個金錢和硬件構筑成的壁壘:為了支撐每天你這幾下點擊,這兩家公司發電量都夠得上十幾座巨型城市的需要。
在哥倫比亞河下游的河岸上有兩個足球場那么大的建筑物利用河流落差先發電后散熱,同時解決了數據中心兩種最大的能耗,每日處理數十億次的搜索請求——這是Google今天的數據中心。在北歐有一些龐大的、布線精密、但是尚未起用的地下設施,這是Google未來的數據中心。
此外,兩家公司都有巨大的人力團隊來保證搜索質量,抵御各種攻擊游戲規則的人。而你需要多大的投入和速度才能迅速爬得一樣高,去和他們面對面對話呢?
互聯網檢索目的就是全網、全文,一個文檔一個單詞都不漏過。單從字面上就知道是一個高度排他性的生意。繼續在這個方向上從0到1地去發展難度可想而知。遺憾的是包括360、即刻等國內公司仍然想在這個領域正面沖擊。
那么真正被巨頭留下的機會在哪里呢?
時效背后的藍海
相關性檢索最大的軟肋就是對于時效的判斷。這也是為什么兩個巨頭都將新聞需求獨立出來。同樣以“布拉德皮特的妻子”為例,到今天Google相關性檢索結果第一頁中仍然是一大半關于“安吉麗娜·朱莉”,而另一半有關前妻“安妮斯頓”。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