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FC這個產業很龐大,要走順還有很多路。與其等著遙遙無期的NFC,支付寶覺得還不如自力更生。對線下這個市場,支付寶還是很心癢的。最近一年,他們研究了一堆線下支付的手段,總結下,大概有五種。
1.條碼/二維碼:打開客戶端,掃一下二維碼,輸個密碼錢就付好了。小額甚至可以不輸密碼,這個可以設置。
2.搖一搖支付:倆人同時打開客戶端搖手機,服務器會知道這倆人有付款轉賬的需求,會進行匹配,付款需求就可以實現。
3.超級收款:把綁定的手機號或是支付寶賬號告訴收款人,收款人一輸入,你就會收到一條短信,回復個1、2一類的,錢就付好了。其實就是短信付款,你不需要開客戶端。
4.聲波支付:打開客戶端,點聲波付錢按鈕,手機就會發出“咻咻咻”的聲音,對方的手機、pad或者電腦聽到后可以識別,然后就付錢了。
5.卡刷頭:插在收款人手機的耳機孔上,是個硬件,等于迷你版pos機。
在這五種中,條碼因為和二維碼重復,已經被弱化;搖一搖因為需要手機有重力感應一類的傳感器,考慮到很多低端手機不具備,所以也不被內部看好;卡刷頭是個硬件,需要買,而且其功能其他幾個不要硬件的也能完成,所以商用價值也不大。目前,二維碼、超級收款和聲波是支付寶最看重,并且要重點推廣的,在其手機客戶端上都已經出現在顯著位置了。按照支付寶內部的說法,這三種,對于用戶的手機都是零門檻,因為只要是個手機,就有攝像頭、有麥克風、可以收短信。
這三種,我本人都嘗試過,用起來還是比較方便的,耗時不長。但要大面積推廣,我覺得還是有不小的挑戰。
首先是網絡環境,支付寶所嘗試的這些線下移動支付方式和NFC最大的區別,就是這是需要聯網,而非離線。國內的網絡環境大家懂的,在一些網絡不好的地方,打開支付寶客戶端登陸一下都要好久,這太考驗用戶的耐心了。
第二是需求問題,這一點,我覺得比第一點還要關鍵。在線下移動支付領域,其實支付寶最大的競爭對手不是某家公司,而是現金支付這種傳統的,所有人都習慣了的支付方式。你覺得是拿出錢包掏出五塊錢比較快呢,還是拿出手機,再打開支付寶客戶端比較快呢?在線上,電子支付是個必需品,但在線下,它不是了。如果用戶在小額支付時沒覺得付現金不方便,那他對電子支付的需求就大大降低了。
關于這一點,支付寶也是認識到的。不過他們覺得,電子支付在某些方面還是有其優勢的。比如說,出租車司機,收現金,可能會遇到假幣;要備很多零錢找零;隔三差五還要去把錢存到銀行里;甚至還有人擔心車里一堆現金被打劫;這些問題在電子支付身上都是不存在的。
第三個問題是POS機已經相當普及。大部分商場超市、餐館以及連鎖便利店,都是接受POS機刷卡的。支付寶要去動這塊奶酪,難度很大,畢竟銀行也花了多年的人力物力,才把POS機普及到現在這個程度。
從我和支付寶員工交流的情況看,他們也很清楚自己的優劣勢,野心尚未大到要去搶銀行的生意。在他們眼里,POS機的覆蓋范圍還是有限的,小微商戶,比如出租車司機,水果店老板,又或者是自動售貨機一類的,裝個POS機肯定不現實,這東西還是有成本的,費率也不低。所以阿里首先針對的,會是這些POS機覆蓋不到的商戶。但是越是小商戶,要教育他們使用移動支付這種新奇玩意,恐怕就越是困難。
長遠看,假如在用戶體驗、市場推廣、商戶教育上,支付寶能夠做得非常好,好到用戶習慣了用支付寶在線下移動支付的話,那么沖擊POS機市場還是有可能的,當然,這是后話了,眼門前,支付寶這些嘗試能夠破局就已經相當不易了。
無線的比例
支付寶的商業模式是向收款的商戶收取費率或者服務費,再加上沉淀資金的利息。這套模式在PC端已經成功了,支付寶目前是盈利狀態,雖然盈利多少從未披露過。而這個模式平移到移動端是完全成立的。
移動端的前景,支付寶已經看得很清楚。根據他們的數據,去年年初,無線支付在他們所有支付筆數當中的占比還只有6%-8%左右,到年末升到10%-15%左右。春節期間更是達是20%-24%的峰值。
春節時,很多用戶回家了,在一些沒有電腦網絡的偏遠地區,手機網絡卻是OK的,所以不少用戶就選擇了無線支付。加上一二線用戶對三四線用戶的教育和帶動,無線支付的份額一下子漲了上來。樂觀估計,到今年末,無線支付的份額估計可以維持在春節的這個水準,到2015年,甚至有可能一半一半。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