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企業更名三大玄機
玄機一:去主業化
代表企業:銀泰商業、蘇寧云商
日前,銀泰百貨發布公告稱,擬將企業名稱從“銀泰百貨集團”變更為“銀泰商業集團”(詳見3月21日《北京商報》4版),并成立百貨、購物中心和電商三大獨立事業部。董事長沈國軍表示,一個成立了十幾年的公司,對其名稱進行調整、更改,是經過層層考慮后認為“必須這么做”的事情,也更加適合公司現在業務的性質與范圍。
無獨有偶,不久前,蘇寧電器正式更名為蘇寧云商。董事長張近東在談及此次更名時,將其定義為“一次歷史性突破”。其實早在去年初,蘇寧就提出推進“去電器化”的品牌戰略。雖然此前已大力發展非電器品類,但更名仍被業界看做蘇寧“去電器化”進程中“捅破窗戶紙”的重要一步。今年年初,國美電器也悄然在LOGO中去掉了“電器”二字,同樣踏上了綜合化發展之路。
鞋服行業獨立評論人馬崗認為,與“百貨”相比,“商業”二字更能概括和容納當前及未來的業務內容,也更有時代精神。“‘百貨’強調商品,‘商場’強調賣場,惟有‘商業’二字強調運營,將店、貨、消費者有機地聯結在一起。”也有業內人士認為,“去主業化”已成為大型零售集團的發展趨勢。未來,圍繞核心業務不斷觸類旁通、延伸企業觸角將成為不少規模型零售企業的選擇。
玄機二:欲重整旗鼓
代表企業:趣天麥網、統一優瑪特
打開“M18.com”,消費者看到的已經不再是熟悉的“麥考林”的LOGO,而是名叫“趣天麥網”的女裝銷售平臺。
去年11月,韓國Giosis與麥考林合資成立“趣天麥考林”,前者占有新公司60%股權,并提供網絡平臺技術和相關知識產權,管理團隊也由Giosis創始人兼CEO帶領。按照雙方協定,Giosis與麥考林分別向合資公司投入1500萬美元和500萬美元現金。麥考林只提供麥網域名及商標使用權。可以說,這是麥考林在線上線下業務受到沖擊、股價持續走低面臨退市風險之際的斷臂求生之舉。
有零售業內人士告訴北京商報記者,一般大型零售企業,尤其是上市公司絕不會輕易更名,其更名原因最多的就是出現了股權變化——被拋棄或是被收購。
與趣天麥網同病相憐的是統一優瑪特。消費者或許對這個品牌并不熟悉,因為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它以“法寶超市”的名字出現在公眾面前,直到今年初被原股東之一的臺灣統一集團全面接手,才更名為“統一優瑪特”。
資深互聯網從業者、愛幫網COO馬海平告訴北京商報記者,由于目前資本退出機會稀缺,今年電商企業將迎來整合潮。而某零售集團高管也表示,由于不少中小企業在去年運營不力,今年商超領域也有可能出現大面積并購及整合現象。
玄機三:統一品牌
代表企業:凱德MALL、萬達百貨、永旺
去年,凱德商用旗下“嘉茂”和“嘉信茂”兩個購物中心品牌被統一為“凱德MALL”;隨后,萬達集團旗下百貨品牌萬千百貨更名為萬達百貨,實現了與母公司的統一。前不久,永旺也將旗下JUSCO、佳世客、吉之島等店鋪統一名稱為AEON(永旺)。對于更名原因,企業負責人均表示將借力母公司品牌,從而強化規模效應。
業內普遍認為,作為大型商業集團旗下的百貨品牌或零售地產品牌,與母公司或集團統一名稱,的確會對企業發展有著明顯的助力作用。
時任萬達百貨總經理的丁瑤認為,從顧客角度來看,名稱的統一可以讓消費者對萬達百貨更加熟悉。從公司內部角度,統一名稱有助于百貨借力萬達集團的品牌優勢進行擴張,同時便于萬達集團對百貨進行統一的品牌管理。
永旺方面也表示,將旗下多品牌名稱統一為AEON(永旺),會進一步提升規模效應和品牌價值。
品牌專家李光斗認為,相比于其他無形資產,優質品牌對于企業發展至關重要。在此類企業更名的背后,傳達出對母公司規模優勢借力的信號,名稱的統一也往往成為此類企業二次發力的起點。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