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落后了!這個神奇而充滿活力的土地,曾以領中國改革開放風氣之先而成為中國發展市場經濟、實體經濟、民營經濟的一塊“樣板田”,創造了無數奇跡和輝煌。但是,近年來由于經濟結構不合理、產業“空心化”嚴重,隨著投機狂歡泡沫破滅,導致經濟發展深陷漩渦。
分析人士認為,溫州發展教訓也為中國經濟發展帶來警示:立足實業才能強國興邦。
1
數據
13項全省“墊底”的數據令人震驚
日前,浙江省溫州市委市政府決策層在一次會議上首次公開經濟“墊底”數據,坦誠正視溫州已“落后掉隊”。
來自權威部門的數據顯示,2012年在16個經濟主要指標中,溫州市大多數指標處于全省“倒數”行列,其中人均GDP、GDP增幅、規上企業(年產值2千萬元以上的規模企業)工業總產值、財政總收入、進出口總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等等9項指標均倒數第一。另有4項倒數第二,共13項在全省“墊底”。而多年前,溫州發展歷來雄居浙江省前三名杭、甬、溫。
今年7月初,浙江省委書記夏寶龍到溫州調研時嚴肅指出,新形勢下溫州發展遇到的主要困難和問題之一,是經濟結構不合理,30多年來一直沒有擺脫“低小散”的產業結構和縣域經濟的路徑依賴,而且產業“空心化”嚴重阻礙了溫州發展。
現狀
“企業規模,產業分布”溫州全面落后
溫州經濟起步于家庭工業和加工工業,產業相當部分集中在服裝、皮鞋、眼鏡、塑編等產品檔次和附加值較低的行業,層次低、企業規模小、離散度大的“低小散”問題突出。增長方式主要靠低成本、低價格的競爭,產業層次長期得不到有力提升。
有比較才會有鑒別。
看企業規模,溫州民營企業大量的是中小、小微企業。銷售收入超10億元的企業僅41家,是省內“第一梯隊”(杭州、寧波、紹興)的“零頭”。
看產業分布,溫州產業“宏觀集聚、微觀分散”的特點較明顯。溫州現有大大小小的產業園區數量很多,其中省級以上工業園區12個,而園區總建成面積僅100個平方公里,成不了多大的氣候。相比之下,寧波市有9個,建成面積卻高達300平方公里,“排行”在后的紹興市15個,建成面積294平方公里。溫州為之汗顏。
專家認為,溫州產業空心化有三個標志:大量資本游離出實體經濟轉向炒股、炒房、炒煤、炒礦等投機領域;打著實體經濟幌子向社會和銀行融資;大量亟待轉型升級的實體企業被迫外遷。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