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蒂夫有這樣一個觀點:對項目投資要注重整個產業鏈的變化,并從長遠的角度去做決策,包括能源、安全、醫療、交通、污染、戰爭、貧窮和教育等問題,每一項都可以用商業的方法來解決。也正是源于理想和信念的一致,馬斯克掌控的特斯拉公司才順利拿到了史蒂夫的投資。與此同時,2012年6月,史蒂夫還成為全球第一位拿到最新上市的特斯拉Model S電動跑車鑰匙的車主。
一家海外汽車網站這樣幽默地評價史蒂夫:“作為著名風險投資家,史蒂夫盡管沒有特斯拉創始人艾龍·馬斯克那么出名,但他無疑是一個最忠誠的投資人。在2010年特斯拉面臨困難的時候,他固執地支持了Model S的開發,并且毫不猶豫地當場給艾龍開了支票……”
特斯拉的意義
有人說,特斯拉給汽車市場帶來的最大影響,在于它給整個汽車行業樹立了一個好的榜樣。
事實上,相對于決策緩慢、做事急功近利的傳統汽車公司,誕生于硅谷的特斯拉從一開始確實就與眾不同。“我們是一家硅谷公司。硅谷公司有著非常扁平的管理結構。比如我沒有獨立辦公室,只有一張辦公桌。”這是馬斯克的自述。
接近馬斯克的人說,他的辦公桌上只有一臺顯示器和一座獎杯,而且他的辦公桌和其他員工的桌子挨在一起,處于最靠近生產線的位置。“我認為經營一家公司應該關心執行,而不是去打造豪華辦公室和家具,那些都是擺設,不會帶來任何執行。” 馬斯克稱。
馬斯克在硅谷浸淫多年,他非常自然地把硅谷文化引入到了對特斯拉的經營管理當中。如今,盡管特斯拉的市值已經接近150億美元,但它仍然保持著一家創業公司的節奏和狀態。一位公司員工介紹:上至高管下至員工,每個人工作都極為賣力,加班加點那是家常便飯,大家都是為了電動車大目標的實現。
硅谷具有的高科技、開放性特點以及酷炫氣質,都深深嵌入到了特斯拉的產品設計和管理經營之中。同時,這種硅谷基因還深刻影響著公司做大做強的路徑。據悉,在公司建立之初,特斯拉的幾位創始人就制定了非常清晰的三步走戰略:
第一階段,建造出小批量的高價車,以證明電動車的可行性和特斯拉技術的可靠性。第一代跑車Roadster即是第一階段的產物;第二階段,把消費者群體擴大,造出性價比更高的車并逐步實現盈利,Model S和Model X即是在這一階段開發的;第三階段,生產3萬美元以下的面向大眾的電動車,全面取代汽油車。按照馬斯克的設想,這款大眾買得起的電動車將在2016年左右面市。
而另據評價,特斯拉的銷售和服務模式也是創新的、劃時代的,甚至可以說是冒險的。特斯拉的經銷模式借鑒了蘋果公司,沒有設置經銷商網絡,所有車都從工廠直接寄到客人手中,在高端商場和購物中心設置的汽車門店只提供體驗服務。由于沒有經銷商網絡,售后服務部分自然也由特斯拉自己完成。特斯拉的技術服務更像電腦行業的“云”服務:在特斯拉呼叫中心,服務人員會將檢查設備通過3G網絡直接與Model S連接,幫助客戶檢驗各種錯誤代碼并排查問題。
“為何人人都愛特斯拉?很重要的一面,特斯拉在運營中盡可能減少外包,堅持用內部人做一切能做的事,使成本得到控制。”趙光斗說。
作為純電動車的弄潮兒,特斯拉的成績毫無疑問令人驚訝,而那些與特斯拉合作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上的供應商巨頭們也格外搶眼。據彭博匯總的資料顯示,特斯拉共有14家供應商,它們分別來自日本、美國、法國、瑞士、瑞典、韓國等地,包括橫濱輪胎、 松 下 電 器、瞻博網絡、直覺軟件(Intuit)、德納公司 (Dana)、達索系統(Dassault Systemes)、博格華納(BorgWarner)、偉世通(Visteon)以及TE Connectivity等,這些供應商涵蓋了包括輪胎、鋰電池、軟件開發和汽車變速器供應等多個領域。其中,松下是在全球擁有領先地位的鋰電池生產商,達索系統擁有世界一流的3D設計軟件,瞻博網絡則有向紐約泛歐交易所集團等公司提供服務的資歷。
此外,美國政府也向特斯拉劃撥了巨額款項,以支持公司加快Model X SUV的研發工作。“特斯拉和其他汽車制造商唯一、也是很重要的區別,就是它能夠幫助我們完成‘零排放車輛法規’制定的目標。”加州空氣資源管理委員會主席說。
受到政府、眾多供應商、投資者和明星大腕追捧的特斯拉,正像蘋果顛覆手機行業一樣,顛覆著汽車行業。但直至今天,特斯拉仍是一家成功與爭議并存的公司。許多電動車專家嘲笑特斯拉的電池沒有核心競爭力,安全系數低。有些看空特斯拉的人認為,它的突然崛起終將是曇花一現。但一直認同特斯拉的德豐杰合伙人認為:我們相信特斯拉能夠成功,因為全世界都會覺得研發純電動車是一件好事。今年,特斯拉已成為中國商務客人訪問硅谷時最希望拜訪的公司。
復制硅谷
德豐杰一直在全球范圍內尋找和發現那些能夠改變世界的科技力量。在此過程中,它還不忘成為推動“中國夢”實現的力量。
伴隨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大熱,國內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電機企業已進入各大VC/PE機構的視野。2008年德豐杰·龍脈基金投資的國內驅動電機ODM廠家“精進電動”(JJE)公司,已成為美國豪華電動車制造商菲斯科公司和家喻戶曉的老牌汽車廠商克萊斯勒公司的重要供應商。
菲斯科公司(Fisker)是與特斯拉齊名的電動車生產商。從2009年的樣車到目前全球銷售的每一輛量產車,菲斯科生產的混合動力跑車“卡瑪”(Karma)所使用三臺電機、兩臺驅動電機和一臺增程發電機,全部都采用了精進電動的產品。
精進電動是中國新能源電機系統的領軍企業,由歸國留學人員余平先生和蔡蔚博士創辦,主要從事汽車高效節能電驅動技術和清潔能源技術的應用與開發,其產品包括電動車、混合動力汽車、插電混合動力汽車等新能源汽車的驅動電機系統。精進電動創立僅僅兩年,就在新能源汽車電機領域奠定了國際領先的技術地位,成功地把產品推向了國際市場,并成為我國第一個實現大批量生產汽車級驅動電機的企業。
據趙光斗介紹,當年,從他與“精進電動”創始人接觸到后來展開盡職調查,幾位合伙人的行動非常迅速和果斷。單是趙光斗先生本人就往返美國數次進行全面考察,而精進電動的創始人余平,還是德豐杰·龍脈基金執行董事李廣新博士在美國從事博士后工作時所合作教授的學生。正是基于對創業團隊技術能力與市場把握的充分了解和信賴,德豐杰·龍脈基金很快達成了對精進電動的投資。
目前,精進電動正在為全球范圍內的客戶開發和生產多款電動車、混合動力、插電混合動力電機。公司已成功獲得數億美元的出口訂單,產品也光榮地被采用在了國際主流汽車車型上,使其成為中國新能源汽車乃至高端汽車零部件生產領域第一個“站起來,走出去”的企業。
中國已成為世界最大的汽車消費國,而使用新能源汽車可以避免空氣污染,所以,使用純電動車一定會成為中國汽車產業未來發展的方向。作為德豐杰聯合基金網絡成員之一,德豐杰·龍脈基金愿意充分利用總部在全球30 多個城市的辦事處資源,支持精進電動和特斯拉實現全球市場份額最大化。
愛因斯坦曾說:“國家是為人而設立的,而人不是為國家而生存。”盡管德豐杰創業投資基金起源于美國,但在投資方面他們從來不受國界的局限,總是活躍在不同國家,與各國人民一起努力改變世界,創造美好生活。
德豐杰的投資理念,正如同在動畫片世界中最受歡迎的宮崎駿通過電影持續向孩子們所傳達的理念:“或許你尚未遇見,但這個世界上真的有許多美麗的東西,或美好的事情。生存在這個世界是值得的。”
若通過宮崎駿的這段話來觀察和詮釋德豐杰,或許可以這樣描述:“改變世界的科技,或許我們現在尚未遇見,但它的美好不會因為暫時沒有發現而不存在。因為有了這些探尋美好的希望,我們投資在這個世界是值得的……”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