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世界上所有成功的企業,可以說沒有一家是通過暴富發展起來、并具有強大的生命力的。更多情況下,暴富的速度越快,死得也越快。
如今的山西聯盛集團,就面臨著暴富以后的生死抉擇。
也許,很多人不熟悉聯盛,也不知道聯盛是什么企業。但是,只要講到7000萬嫁女的事,很多人就知道是哪家企業了。
聯盛集團是山西最大的煤炭民營企業,老板叫邢利斌。按照他的說法,目前聯盛集團的資產有600多億元。但是,熟悉聯盛的人則認為,邢老板的600多億,只是自己的想法。真正到市場拍賣,至多也就200億。而聯盛集團的負債,則高達300多億,是典型的資不抵債。
雖然破產重整的期限將到,但是,做慣了老大的邢利斌,卻有點不甘心,不想將資產轉讓給其他人,更不愿意將資產賣給當地民營企業。可是,龐大的負債,他又沒有能力償還。當年7000萬嫁女的“豪氣”,如今在邢利斌身上,已經蕩然無存。
事實上,當年7000萬嫁女的消息傳出以后,就曾有人預言,聯盛留給邢利斌的時間不多了,等待聯盛和邢利斌的好日子也快到頭了。因為,一個暴發戶心態如此強烈的企業家,怎么可能將企業運作好呢?
事實也是如此。邢利斌所以成為山西富豪,并成為山西煤炭行業第一大民營企業,并不是依靠自身的能力和水平,而是依據煤炭行業的大悲大喜,亦即一下子從地獄到天堂。如果不是煤炭價格的短期內狂漲,聯盛集團怎么可能擁有那么多資產,又怎么可能會有那么多金融機構、信托公司為其提供資金。但是,既然有大悲大喜,也就必須有大喜大悲。在經歷了一夜暴富以后,煤炭價格也開始出現暴跌,曾經的富豪,也在傾刻間變成“負豪”。如果不是7000萬嫁給了女兒,可能連這7000萬也保不住了。
雖然在市場經濟下,企業出現興衰成敗是很正常的事。但是,聯盛集團的興衰,顯然不是市場經濟規律所致。聯盛集團從“暴富”到“暴負”,都是不正常的,是完全違反市場規律的結果。這其中,既有邢利斌個人的原因,也有政府的原因,既有主觀原因,也有客觀原因。而邢利斌個人的原因,則是聯盛出現今天這種狀況的關鍵。
要知道,企業的生存與發展、興旺與衰落,都是有規律的。凡是堅持創業、創新的企業,一般情況下,生命力都很強。盡管它的發展過程比較艱難,速度也比較慢。但是,一旦發展起來,就很難倒下。相反,象聯盛集團這樣的暴富企業,是沒有多少生命力的。更直接地說,它的財富是用泡沫堆積起來的。一旦泡沫刺破,企業就會轟然倒地。
聯盛的今天,實質上是從誕生之日起就已經決定了的。想一想,一個張揚到能夠用7000萬嫁女兒的老板,能理性和理智到哪里,又如何會有長遠目標和眼光。
有人說,聯盛的倒塌,與邢利斌過度過快過多兼并重組煤炭企業有關。表面上看,確實如此。但是,仔細分析則不難發現,邢利斌為什么要大肆并購煤炭企業,不就是因為前幾年煤炭企業賺錢多嗎?如果是一位精明的、有能力的企業家,會決出這樣的盲目決策嗎?當然不會。正是有邢利斌這樣用7000萬嫁女兒的土豪,才會作出這樣的盲目并購舉動。
我敢說,當初將企業賣邢利斌的老板們,如今一定都在偷偷地嘲笑邢利斌、感謝邢利斌的“見義勇為”。否則,面臨困局的,將是他們。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國,象邢利斌這樣的土財主,其實并不少。尤其是近年來從房地產市場和證券市場冒出來的土財主,很多也面臨弄好利斌相同的問題。只是由于規模、負債等沒有邢利斌大,造成的影響也沒有邢利斌大。而那些跑路的老板,絕大多數也都是象邢利斌這樣經歷過一夜暴富快感的人。
真正的企業,是很難實現一夜暴富的。即便象互聯網、信息技術、高端電子產品等利潤水平很高的企業,看起來象是一夜暴富。實質則是技術、產品、理念、創新、創業的積累過程。否則,也會在傾刻間倒塌。
中國的房地產在經歷了幾年的一夜暴富以后,泡沫已經比較密集而沉重,會不會出現轟然倒塌的現象,也值得關注。
而更令人擔心的是,如今的銀行業,也是暴利行業、一夜暴富行業。特別是隱藏在金融監管之外的影子銀行、地下金融,都有可能成為金融業風險的導火索。
市場經濟下,企業要想發展,要想具有強大的生命力,還是要依靠創業創新,要一步一個腳印地向前邁進,而不是一口吃個大胖子,一夜變成大富翁。這樣的企業會有,但決不會有強大的生命力。這不是什么很深的道理,而是經驗的總結。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