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會三:新藥開發
與醫療影像和麻醉手術相比,新藥開發的相關信息化服務在國內還是剛剛開始的市場。
有些病人在被接診時會收到來自醫生的新藥臨床試驗邀請,如果他同意并通過了篩選,那么他將具有一個新的身份——受試者。這是個略帶些神秘色彩的環節,卻是新藥面市前重要而且必需的一步。“一般人的想像中制藥公司的標志就是有大型試驗室,好多白大褂在里面做試驗”,阿貝斯努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下稱“阿貝斯努”)副總經理李永昊博士說,“但試驗室費用只是整個新藥研發費用中很小的一部分”。而臨床試驗過程,在德國要占到總費用的92%左右,在美國也要至少占到80%。
目前,國內這一環節的信息化應用水平還極低。在病人接受試驗的時候,臨床醫生需要在受試者的病例報告表(CRF)上記錄每一項的結果,在比較簡單的試驗中,每位病人的CRF也有四五十頁。在二期臨床試驗中,如果要滿足100對有效受試者的最低要求,幾百本一式三份的CRF放在一起,厚度很可觀。“在這個領域甚至還培育出來了專門的CRF印刷廠。”李永昊說。在國外,這些都已經大量通過數字化流程實(博客)現。
首先是臨床試驗項目管理系統(CTMS),負責對試驗所涉及的人員、進度、預算和費用、文件歸檔和組織申報材料等進行管理,目前阿貝斯努已經在天津的一些醫院里開始了試點。“另一個重要的部分是電子數據采集(EDC)”,簡單來說,就是采用電子化的CRF來收集臨床試驗數據,并在早期就開始電子化數據的管理、質疑和答復,及電子數據的溯源核查。研究者能夠在任何地方、通過任何網絡終端填寫電子病例報告表,并將Cye.com.cn臨床試驗數據傳輸到中央數據庫,通過自動核查程序和人類專家的經驗,數據管理員能夠馬上發現有問題的數據,并告知研究者。而交互式語音應答系統(IVRS)同樣有助于加快試驗效率。“以前醫院里新增了一個受試者,醫生要打電話給藥廠詢問需要分配什么隨機號給他。”現在,結合中心隨機系統的IVRS系統接受通知后會自動傳真過來受試者的隨機和藥品分配信息,而試驗的管理人員也可以通過CTMS系統、自動的電子郵件或手機隨時了解到受試者入組進度和臨床試驗數據的收集情況,避免人工預估錯誤導致的藥品浪費或者供應短缺。 在止吐劑、止疼劑、安眠藥等試驗中,病人也需要把自己的主觀感受記錄在日志上。李永昊顯然對現在國外已經廣泛應用的電子患者日志系統(ePRO)更感興趣,“一般來說是類似手表的專用設備帶在身上,每天24小時自動記錄你的心率、心電圖。”這些來自全國甚至全世界受試者的心電圖將集中到一個閱讀中心由專家做出統一的判讀。整個臨床試驗過程還需要很多其他專用信息工具的支撐,但相對于國內已有10年發展時間的HIS,這部分系統在國內還幾乎是一片空白。李永昊相信信息化是必然的趨勢,阿貝斯努今年九月份將要出版一本書,就是關于臨床試驗電子數據的相關標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