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步推廣手機圖書館,這是寫進上海“十二五”文化事業規劃的設想。手機圖書館,除了提供常規的圖書館服務外,最吸引人的莫過于可以隨時隨地免費下載圖書。東方網記者日前走訪了上海圖書館了解到,這項服務自2008年推出后,確實收到了讀者的熱烈追捧,遭遇的阻力也不小。
可下載圖書大多出版超三年
目前,讀者在上海圖書館網站上下載手機客戶端后,即可免費下載400本電子書。其中,40%屬于上圖自有版權,如部分世博類書籍、電子化的資源等,其余皆為向出版社購買的版權。東方網記者了解到,出版社一般會提供幾大類的圖書,由圖書館挑選后一個大類一起打包購買。每本書以副本收費,若出版社購買了5個副本,這本書就可提供5位讀者同時下載閱讀。
“有很多讀者都反映書太少了,而且也不夠新。”上海圖書館系統網絡中心主任徐強告訴東方網記者,這些可下載的資源中,有不少期刊、電子報紙、數據庫,書籍則主要集中在文學、計算機休閑類,種類還不多。此外,向出版社購買的書目中,大多是過了暢銷期的圖書,出版時間超過三年。
出版社害怕提供新書被盜版
據悉,在上圖的所有采購經費中,電子資源占到8-10%,而電子書只占到電子資源的20%左右。徐強坦言,電子書下載還需依賴出版商,而目前這條供應鏈還未理順,使得上圖不敢把步子邁得太大。
盡管現在上圖開發的手機客戶端對下載的電子書實施了版權保護,出版社還是對盜版心有余悸。他們還擔心,大量用戶得以下載免費的電子書,會沖擊暢銷書的銷售。因此,出版社一般只愿意提供與銷售周期脫節的書。徐強則認為,下載的電子書至多28天就會過期,讀者用手機閱讀和在書店閱讀其本質是相同的,不但不會沖擊書籍銷售,還會成為出版社推廣新書的一個重要渠道。
他還表示,目前打包購買的方式雖然能將一類圖書“一網打盡”,但無法去糙取精,很多圖書購買后根本無人借閱,造成了資源浪費。他希望,未來電子圖書能按借閱次數付費,放寬一個副本的借閱量,或是索性提供無限制的借閱版本。
“十二五”書目有望擴至10萬本
盡管困境仍在,手機電子書的前途依然光明。徐強表示,“十二五”期間上海圖書館將申請電子書專項經費支持,并加大采購力度,自行構建服務鏈,爭取將可下載的電子書目擴展到10萬本。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