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車庫咖啡“What's up!3D 打印機體驗活動”之前,我和@bugeng 先與太爾時代的銷售經理@石現博 有過一次較深度的交談。在交談過程中,石現博告訴我們,3D 打印機的“核心技術還是軟件”。
他的這句話讓我印象很深刻,回來以后自己也一直在琢磨:如果3D 打印技術的核心是軟件,那么對更擅長軟件開發和算法的軟件開發者和互聯網從業者來說,這是不是意味著更大的機會呢?自己越想越覺得這個想法靠譜,為了證實這種想法,我又與新車間創始人、著名創客@李大維進行溝通。最終得出結論:包括3D 打印在內的開源硬件,確實是互聯網創業者的新機遇。
蘋果在近十年里以軟硬兼施的方式逐漸成為最受消費者歡迎的科技公司,同時該公司在股市的表現,也證明這種做法獲得了投資者認可。所以,以Google 為代表的互聯網公司,以微軟為代表的傳統軟件公司,近兩年都開始更加重視自有硬件的開發。眾多硅谷大佬們也開始唱響“硬件復興”的調子。
其實所謂的“硬件復興”并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硬件又開始流行,曾經在消費硬件領域很受歡迎的品牌該衰落還是在衰落,索尼就是其中典型的代表。而真正讓硬件重新被重視的根本原因,是軟件。軟件定義網絡(Software Defined Network, SDN )的興起甚至表明,未來連更復雜的網絡都是以軟件控制系統為核心。
我們發現,硬件變成了軟件的實體延伸和擴展,是比特世界與原子世界的接口,只是為了協助軟件更好地完成各種功能與服務。因此我們可以將這些硬件稱為“新硬件”,而新硬件的核心,仍然是軟件。
新硬件作為銜接原子世界與比特世界的接口,自然不能忽視已經進入成熟期的互聯網,以及正在高速發展的移動互聯網。而誰更懂軟件和算法,誰更懂互聯網或移動互聯網?當然是互聯網、移動互聯網行業的從業者。
你說互聯網人不懂硬件?但是開源硬件的出現,讓硬件不再是主要障礙,反而是軟件及應用創新的缺乏,讓其無法快速發展。
以3D 打印為例,雖說這項技術(或者說概念)已經發展了近30年,但真正進入大眾視線、逐步向消費領域擴張,很大程度上受益于開源硬件項目。其中影響最大的,應該是成立于2007年的著名開源3D 打印機項目RepRap。然而目前3D 打印也面臨與其它開源硬件類似的境況:缺少能夠實現的創意和利基市場。
正如李大維所說,“開源給了平臺做橫向的傳播,讓不懂軟件硬件的人可以很容易做出產品”,但是正如“今天的Web 2.0的情況,找到好的想法比網站硬件和技術更重要”。只是好的創意還得靠大家通過軟件來實現,就好像這兩年的移動互聯網,進來這個圈子的人多了,才會有更多的好創意、好產品。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