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泡沫?
盡管格雷厄姆將雅虎的衰落歸結于兩個因素的結合,我認為互聯網泡沫中“容易賺的錢”是主導因素。“容易賺的錢”不僅是雅虎的致命弱點,也是那個時代其他公司的致命弱點。無論技術高手和公司高層是多么有天賦,泡沫的動力使他們幾乎不可能避開“容易賺的錢”,因此也就無法集中精力到創建有持久價值的業務中去。
泡沫時代的教訓對今天仍然適用:“容易賺的錢”或“容易獲得的流量”可能非常危險,對大公司和初創公司皆是如此。
正如互聯網泡沫為90年代后期的很多公司制造了危險環境一樣,類似的危險在過去幾年中也周圍著Facebook應用平臺及其“容易賺的錢”或“容易獲得的流量”的誘惑出現了。我的初創公司iLike就有過這樣的經歷。 我們在Facebook平臺推出后頭幾個星期種享受了“容易獲得的流量”,它讓我們對未來過于樂觀,并給我們造成一個進退兩難的困境:是維持Facebook產生的流量,還是到其他地方去創建有持久價值的業務?
雖然從表面上看來,Facebook應用平臺是可以讓公司建立持久價值的地方,但實際上它不斷變化的動力會系統性地獎勵那些追逐“容易賺的錢”或“容易獲得的流量”的開發商。正是由于看到了這一情況,很多大型的社交應用程序開發商成功地進行了業務轉型。其中一些已經創建了和Facebook無關的Cye.com.cn業務(特別是Flixster,它曾以Facebook上的電影小測驗程序聞名,現在它開發的手機應用程序擁有超過2千萬次的iPhone、黑莓和Android下載量。還有曾以“Pick Your 5”應用程序聞名的LivingSocial,現在它成了團購網站GroupOn的競爭對手),一些則出售了公司(特別是Slide和 iLike)。而社交游戲領頭羊Zynga是否會離開Facebook(或出售)?Facebook又能否改變其應用平臺的動力,成為一個能讓公司建立持久價值的地方呢?我們都將拭目以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