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下的“傷痛”
類似Groupon的這種團購模式又被稱為“線上對線下”(Online2Offline)模式。從這一稱法也可看出,線下的運營力量是團購模式成功的關鍵因素。正如前面提到的,團購模式幾乎沒有用戶聚合效應和技術壁壘,因而這類企業要成功,關鍵在于執行力,在于線下的銷售和服務能力。但在這一環上,Groupon也遭遇了重重困難。
美國萊斯大學調研了19個城市150家與Groupon簽訂協議的商家。調查顯示,有66%的企業通過Groupon銷售有利可圖,有33%企業則表示自己是虧損的。此外,有40%企業稱自己不會再和Groupon簽訂協議。其實,這一結果也是可以料到的。一位分析師表示:“商家不僅要承擔50%以上的讓利,還要分30%~50%的收入給Groupon,哪家商家能長期忍受這一要求?”
而美國萊斯大學的調查還指出,這些商家對Groupon存在諸多不滿,例如“在使用優惠券之外,消費者不會再有額外的支出”、“如果是全價的話,人們就不會再來”、“團購的客戶在消費時不給小費”等。
對于團購網站,線下的商家也機智地采取了一些應對策略。一位商家表示,他們已經要來了Groupon的部分消費者的郵件,然后定期給他們發去優惠信息,而跳過了Groupon這個環節。
此外, Groupon也遭到很多消費者抱怨。這些消費者表示“商家的服務或產品與描述不符”或是“由于服務在Groupon上的購買人數過多,使服務很難約到”等。Groupon公布的數據顯示,只有22%的在Groupon上團購的用戶會回來再次消費。
看來,正面臨著自身服務模式及市場競爭問題的Groupon,想要長久地保持如今的風光還需作出創新。它需要用更強有力的實際行動來回答業界的疑惑:Groupon的快速增長還能維持多久?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