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就職于美國國防部發展軍用網絡阿帕網BBN電腦公司的工程師雷·湯姆林森奉命尋找一種電子郵箱地址的表現格式時,作為鍵盤上唯一的前置標識,@這個特殊的字符一眼就被選中,由此帶來了劃時代的變革。
30多年后的2006年,這個“圓臉字符”的意義遠不止于一封E-mail。Twitter的橫空出世把大家引入了一個叫“微博”的世界,并推開@的大門,使任何人都有機會成為“意見領袖”。@與micro-bloging,140字的限制將普通大眾和公眾人物拉到了同一水平線上。
微博興起于美國硅谷,在2006年初成立的Twitter,就是幫助美國新任總統奧巴馬贏得年輕族群選票的社交網站。流行天王MJ逝世之后,在全球電子和平面媒體還沒能及時處理這則大新聞的時候,Twitter在短短1小時之內,就已擁有6.5萬條關于此信息的討論,微博在互聯網的影響力可想而知。
2007年5月,從校內網起家的王興建立了國內首家微博網站飯否網,開啟了中國的微博時代。隨后,李卓桓創辦的嘰歪網、牟志堅創辦的做啥網相繼上線,擁有4.1億用戶的騰訊也在當年8月推出騰訊滔滔,后停止了該業務推出了現在的騰訊微博。而從2009年2月開始,國內掀起了一陣創建微博網站的高潮,嘀咕網、9911微博客、Follow5、Fexion網、同學網、我燒叨叨、貧嘴等一大批獨立微博網站陸續上線,他們均有一個共同的愿望,就是將自身的微博網站打造成中國版的Twitter。
不過,大部分人的夢想,在2009年的7月戛然而止。飯否、嘰歪、嘀咕、做啥等網站被要求停止服務,據說對獨立微博網站的整頓是中國互聯網專項整治的序幕。
新浪微博無疑是2010年最賺眼球的微博平臺。2009年8月,新浪微博開始內測,可以說新浪微博趕上了微博時代更迭的絕佳時機,因為那時飯否、嘰歪、嘀咕等微博在監管上遇到問題;搜狐當時走在SNS的路上,并未看好微博客路線,騰訊的微博產品“滔滔”也幾乎停滯。抓住這個空當,新浪成功登場,而在新浪微博的帶動下,各大門戶網站,甚至電視臺、電信運營商也紛紛涉足微博業務,中國真正進入微博時代。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國內的微博網站多達三四十個,如新浪微博、網易微博、Google Buzz、豆瓣廣播、百度i貼吧、愛嘮叨、大圍脖、聚友等等。上海交通大學輿情研究實驗室2010年12月底發布的《2010中國微博年度報告》顯示:截至2010年10月,中國微博服務的訪問用戶規模已達到12521.7萬人,活躍注冊用戶數突破6500萬個。
“@+××”的微博客形式,將自媒體表現得淋漓盡致,@所代表的微博早已成為不可小覷的網絡信息交換、輿論傳播的平臺,不論是捧紅、捧殺都影響甚大。
松禾資本投資總監張春暉從Twitter進入行業視線時,就開始體驗和關注這類產品的發展。在他看來,其未來一定是移動化的,它的定位就是“移動互聯網新媒體”。
它是一種新的信息交換模式,包括了信息傳遞模型和信息檢索模型。它與傳統互聯網的信息交換模式有著本質上的區別,例如就信息檢索而言,它可能會顛覆現有的搜索方式。但目前大家所說的“微博”還沒有達到這個境界,這也是很多行業內人士認為“微博”不是Twitter的本質區別之一。
目前微博在一些大的城市主流人群中已經成為一種時尚。但微博服務商面臨的最大問題是:怎么能將微博進行商業化,現在包括像twitter這樣有影響力的企業都還沒有一個明確的商業模式。在互聯網領域,用戶永遠是第一位。目前國內的微博就處于積累用戶的階段,用戶達到一定規模后,如何將商業點很好地挖掘出來,也考驗著微博服務商的智慧。
微博始祖twitter的做法是,和幾個大的商業機構合作,利用數據輸出獲取商業價值,如給微軟的搜索引擎bing輸出搜索的結果,就獲取了2400萬美元。但這種商業模式顯然還不是照搬到國內的時候,因為twitter的用戶規模,遠遠超過國內的任何一家微博服務商。
業內人士分析,微博是一個碎片化的信息集合,微博的商業模式就是對碎片化信息的重組過程。微博的商業模式路線圖,可以分為三個步驟和階段,即:媒體、應用、搜索引擎。
媒體階段是純粹的體力活。在媒體階段,每個用戶是碎片化信息的提供者,商業收益必然是廣告為核心,因此此階段的利益也就是“術”,如何勤奮和技巧地增加粉絲,并以此獲得廣告價值。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