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問你:“現在互聯網公司最火的是哪家呢?”相信很多人一定會說“Facebook”,因為Facebook的估值達到10億美元僅僅用了兩年時間,而Twitter的估值達到10億美元則用了三年,其他公司的用時更久。
Facebook最近幾年確實在互聯網界刮起了一股旋風,創立于2004年2月的這家公司,作為美國最大的大學生社交網站,它的活躍用戶數量接近10億人,在全美網站中的排名不斷刷新,現已位居前列,發展速度之快令人驚嘆。然而如果有一家公司的估值達到10億美元的時間只用了一年半,那么你肯定會覺得這是一個神話,是的,聽起來像是一個神話,但這個神話確實又存在于這個大千世界,這個神話的主角正是美國團購網站Groupon。
Groupon創立于2008年11月,在2009年年底擁有180萬用戶,到2011年年初,這一數字達到5000萬,而現在該網站在全球45個國家的500個市場中擁有用戶已近億。與其他互聯網站創立之初大肆燒錢的做法不同的是,Groupon創立半年即2009年6月起已實現盈利,在2010年全年營業收入為7.6億美元,與2009年的3300萬美元相比翻了二十倍。Groupon能夠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取得如此大的成就,被《紐約時報》稱為“美國歷史上最瘋狂的互聯網公司也就不足為奇了。
相信點擊過Groupon網站的朋友應該有這樣的感覺,它的網頁看上去制作的似乎有些粗糙,建設這樣一個網站應該花不了幾個錢,這樣的模式很容易被復制。于是乎,團購網站一時風靡全球,國內許多團購網站如雨后春筍般冒了出來,迅速充斥著人們生活的各個角落。截至2010年底,國內類似Groupon模式的團購網站數量已經突破500家,而且這個數字仍然在以平均每天10家的速度繼續增加。這些網站的“外貌”基本相同,幾乎都copy了Groupon簡約、便捷的界面,網站設置幾乎千篇一律,商業模式也如出一家。
一切組織的商業活動基本上都是圍繞客戶、產品、服務展開,只要把這三者的關系理順,使不同的客戶能夠各得其需,成功的道路也就會越走越遠。團購網站正是把握了商業活動的基本特點,通過打造相應的商業模式取得了轟動性的效應。
團購網站的商業模式是“一體兩翼”:即以產品/服務交易平臺為主體,以提升消費者價值為右翼,以服務商家為左翼。“一體”是團購網站“兩翼”發展的基礎,“兩翼”是團購網站實現戰略目標的引擎。
主體——產品/服務交易平臺
從團購網站能夠為消費者和商家創造產品/服務交易機會來看,團購網站實質上是一個產品/服務交易平臺。在這個產品/服務交易平臺上,團購網站綜合運用標準化、信息技術、物流技術和管理技術,解決了需求信息及時、準確和完整性的問題。團購網站一方面以超低價格購買商家的產品或服務,然后以誘人的價格或者超低的折扣提供給網站會員用戶,滿足他們的產品購買需求;另一方面通過大量的廣告聚集消費者,以一次性購買的方式為商家帶來數量可觀的用戶及批量的產品銷售,從而滿足商家銷售產品的目的。
在這個產品/服務交易瓶體上,團購網站為客戶服務和提升消費者價值的過程中,同時能獲得部分中間利潤。例如Groupon每天選擇一個產品以超低折扣銷售,一般在4到5折,甚至可以到1折,吸引足夠多的購買者進行團購,然后收取供貨商30%——50%的交易提成作為回報,Groupon在團購成功后向需要刊登團購訊息的商家收取手續費或上架費,這也是Groupon盈利法寶之一。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