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2C隨著開復老師和創新工場的大力吹捧而忽然流行起來,那么究竟什么是C2C模式?實際上就是把美國的互聯網和創業模式生硬地復制進國內市場。
Quora火了,于是知乎也跟著在國內有模有樣地大行其道,Groupon在美國市場一舉成名,拉手網等團購網站也借著這股東風搭臺唱戲,Tumblr贏得了用戶的歡迎和口碑,點點等也奮不顧身地擠進了這股輕博客大潮。
僅僅是抄襲商業模式、產品功能和設計理念在國內的互聯網圈子已經不算什么新鮮事,對那些連界面、配色都要借鑒學習的人,大家也都見怪不怪了,中國的互聯網歷史就是一部一直在復制從未被超越的故事。
今年上半年已經虧損超過3.9億人民幣的拉手網最終不得不撤銷IPO計劃,之前還沒有找到自己盈利模式的點點未來的寄托竟然是燒完一億美元再說。
在真正高質量的用戶流失之后,知乎剩下的也就只有自以為是的用戶之間的黨同伐異和九成以上沒有任何價值的問答,但就在高貴冷艷的知乎繼續保持自己奇葩特質的同時,它卻還沒有找到自己的盈利模式。
從業者和投資人本來想靠C2C復制在美國市場已經被證明成功的模式,減少創新的成本和附帶風險,可是現在的問題卻是那些曾經大獲成功的產品如今漸漸露出頹勢。
Quora 在經歷了早期的繁華之后現在也逐漸歸于沉寂,Groupon現在保守增收困難盈利模式單一等問題的困擾,而身家1.25億美元的Tumblr因為遲遲無法 獲得商業回報而承受著來自投資者的巨大壓力。而當初那個人人稱羨恨不得全盤復制進國內市場的Facebook如今已經成了資本市場最大的泡沫。
先創業再創新并不算什么丟人的事,復制和抄襲在國內互聯網環境中已經成了司空見慣的現象,從創業者和投資人的角度而言,我們在這一點上無法對他們進行過多地批評和指責——即使在這方面再怎么強調,我們也不可能對這種現狀有絲毫影響。
我們真正不滿并強烈質疑的是,在這個本來已經浮躁的環境中,這些C2C的倡導者和執行者卻更加浮躁,在華爾街和輿論的炒作下,他們只看到了那些原創產品在美國市場大受歡迎獲得用戶和市場,卻沒有考慮到商業模式和盈利路線這些更重要更直接的問題。
他 們只看到Groupon、Tumblr它們在概念上的創新和突破以及在美國市場上的前景和潛力,卻忽視了國內用戶對這些產品的接受和認可程度,中國是個規 模和潛力讓人遐想的市場,但這不意味著這個市場和美國一樣成熟,也不代表國內用戶和美國用戶有著相同的用戶心理及習慣。
我們看到的是,他們 盲目地將團購、輕博客乃至各種社交購物等概念引進中國,根本不考慮這些新模式在國內到底有多少市場,試圖通過資本的巨額繁殖來達到迅速催生的目的。在復制 引進之后,這些C2C產品在外國模式和本土化之間的罅隙又無法有效融合,最終淪為尷尬的不土不洋的四不像產品。
同樣都是抄襲和復制,可是騰訊已經走出了一條自己的路,并且越走越寬敞,而這些C2C產品卻連抄都抄不好,最終把自己逼入了沒有前途的絕境之中。
那么,還在緊緊追趕美國互聯網和創業市場的C2C模式在中國究竟還能走多遠呢? (文:Lucius)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