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公里”PK
自提模式成未來戰場
一直以來,支付、信用和物流是阻礙電子商務發展的“三座大山”。如今,隨著支付的便利性、信用度的提升,以及消費者網購習慣的形成,支付與信用方面的壓力正逐步緩解,但物流的瓶頸卻日益嚴峻,“最后一公里”幾乎成為眾多電商網站最為頭痛的問題。
近日國內首次發布的《網購快遞滿意度監測》報告顯示,網購快遞的服務整體滿意度僅為39.8%,而在電商投訴的數萬起案例中,物流引起的詬病最為突出,尤其是第三方快遞公司的服務態度和商品保障上,扯了電商網站提升用戶滿意度的“后腿”。
自建物流雖然需要在短時間內投入大量資金,在企業資金鏈方面需要承擔很大的風險,但由于其可以提供電商以及消費者所需要的個性化服務而成為很多電商的首選,而在最后一公里配送方面,自建物流的選擇余地也更大。
以京東為例,在商品到達配送站點后,京東商城配送員先用PDA對商品進行掃描并進行二次分揀,將商品按照大小件和配送地址的遠近,裝進送貨箱,提升配送員的工作效率;蛘邔⑸唐分苯优渌椭辆〇|的各個自提點、自提柜,并及時通知用戶取件,多種方式同時推進以緩解最后一公里難題。
作為京東的競爭對手,天貓也趕在“雙11”之前,在北京、上海、杭州等城市的580多個便利店、社區網點設立“社區服務站”以緩解末端配送的壓力。
業內專家認為,天貓雖然提前在自提領域進行布局,但由于目前國內消費者的觀念尚未從“等快遞”向“取快遞”進行轉變,使得“社區服務站”對于目前市場而言實際功效大大降低。但該專家還表示,快件自提是滿足消費者對于電商配送個性化需求的形式之一,其市場潛力較大,“無論自建物流體系還是社會化物流,采用自提點模式解決最后一公里難題,需要的是以時間進行布局和轉變消費者的觀念”。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