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認真傾聽客戶意見
從創意誕生到執行,不斷聽取潛在客戶的意見,是創業者走向成功的先決條件。成功的創業者往往會認真聽取別人的意見,可以從客戶的反饋中發現某種規律,同時注重這些反饋中的每一個細節。例如,善于傾聽意見的人不會拘泥于客戶“想要”的東西,而是去理解他們試圖讓人代勞的服務、他們遭遇的與自己有關的痛苦和收獲。
克萊頓·克里斯滕森(Clayton Christensen Cye)是我最推崇的學者之一,他常常會引用哈佛大學商學院的傳奇人物西奧多·萊維特(Theodore Levitt)教授的名言來描述這種情況:“人們想要買的不是1/4英寸的鉆頭,而是1/4英寸的鉆孔。”所以,作為創業者,你需要搞清楚在獲得這1/4 英寸鉆孔過程中所付出的艱辛及收獲。只有明白了這一點,你才能夠為客戶創造真正的價值。
對壓力測試馬馬虎虎
一旦你對這些客戶的需要、痛苦和收獲有了大體了解,那么在測試之前不應該放松警惕,通過測試,你可以了解到客戶的意見是不是正確。俗話說得好,事實勝于雄辯。人們所說與所作總是不一致。他們或許會告訴你,他們對你的新產品非常滿意,但當他們在購買時,或許連你的產品看都不看。
讓潛在客戶真正行動起來。這或許是小事一樁,讓他們將郵箱地址給你,一旦你確定了新產品的發布日期,可以給他們發送郵件。或者,向早期用戶推銷所謂的“最小可行性產品”(MVP)——功能組合最少的產品或服務原型。你從這個過程中學到的經驗將是無價的。
有許多公司的創始人向我征求過意見。他們拿出商業模式畫布讓我看,然后希望我談一談看法。此時,我總是會問他們:“你測試了嗎?”商業模式畫布是一款極為出色的工具,可以幫助你設計出更好、更賺錢的商業模式。但是,倘若不將它與商業模式測試結合起來,商業模式畫布就同一份靜態的商業計劃書無異。如果不進行壓力測試,即便它是最好的商業模式設計,也會被市場所拋棄。
今天,相信大家都很清楚商業模型畫布的工作機制了。首先,要讓支撐你商業模式畫布的假設明確、清晰;接著,與客戶和合作伙伴一道測試最重要的商業假設,將從中獲得的經驗融入到新商業模型的設計當中。最后,不斷重復,直到選定一個對象。替代商業計劃書的工具和過程就是這樣簡單,大家何不試一試呢?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