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摘
書摘 眼光獨到看得遠 企業如下棋,高明的棋手,能以獨到的眼光統觀全局棋勢,能看出以后許多步棋的步法。當然,“棋藝”的高明不是天生的,而是靠辛勤的練習、觀察和思考得來的。
只顧眼前利益的人,只能走一步算一步。這種人若不逐漸拓寬自己的視野,很難成為一個真正成功的企業家。有一個真實的故事,發生在美國。一個很窮的叫亨特的男青年真心實意追求一位名叫哈斯特的女子,但哈斯特的父親卻不同意女兒嫁給他。一天,亨特勇敢地向哈斯特的父親求婚,但得不到答允。這位父親很不客氣地對這位窮青年說:“市場這么大,遍地是黃金,只有懶惰的人才會一貧如洗。如果你有本事,請在十天內賺1000美元給我看看。”
當時窮得連10美元也難以找到的亨特,為了爭一口氣,開動腦筋,整天整夜地思考賺錢的事。他苦思了幾天之后,終于想出了用一小段小鐵絲做成別針的小發明。亨特在大功告成之后,到專利局申請了專利,并很快把專利賣了出去,果真在十天之內賺到了1000美元。于是,他高興地去見哈斯特的父親,把怎么賺回1000美元的事一五一十地告訴他,心想這次一定大功告成。誰知哈斯特的父親聽完后不但不高興,反而生氣地說:“你這個傻瓜!你怎么能把一個有價值的專利輕易地賣掉呢?那足可以值上百萬美元的。你這么沒有頭腦沒有眼光,哈斯特怎么能嫁給你呢?”
這個充滿戲劇性的故事帶給企業者這樣的啟迪:企業是一門學問,只有眼光獨到,看得深遠,才容易發現賺錢的目標。
從來沒有人想到,小小的紙盒也能賺大錢。賺慣大錢的東京人,對做紙盒這樣的小生意,向來是不屑一顧的。特別是書套紙盒這類玩意兒,價格低廉,又沒多少油水。
所以,紙盒行的老板們一向不插足這玩意兒;把它推給書籍裝訂商;而書籍裝訂商也一腳把它踢給了紙盒行:你以為你聰明,我也不比你傻。
這書套紙盒太難做了,外觀要求高雅漂亮不說,特別是尺寸要求不像水果包裝盒那么寬松,也不像糕點盒那樣留有較大的余地。
它必須要求書籍跟書盒嚴絲合縫,吻合十分,稍有差異,那就是廢紙一堆。所以大伙兒對做這玩意兒,都興趣缺乏。 面對如此難題,日本東京有一個“傻瓜”卻看到了創業的曙光。這“傻瓜”的憨傻之處,正是這一幫精明人疏忽之處。拿現在時髦的話來說,這正是一個市場飽和期的新的經濟增長點。
既然大伙兒對書套紙盒避之唯恐不及,那么就說明這一市場空間沒有任何人前來擠占。只要自己能好好把握住,就能大賺一筆。于是,這個叫長澤三次的年輕人出手了。
眾人對書套紙盒興趣缺乏,主要在于它的制作要求太高,耗時費工。即使自己掌握了訣竅,可是投入的成本太高,那還不是等于拿到了個燙手的山芋。
當年秋天,一位來自龍巖市的老板從藍氏兄弟手中以60元/只的價格買走了50多只山雞。這是招衍、招寶經營山雞養殖后的第一筆收益。掂著手中這沉甸甸的3000元錢,兄弟倆激動的心情難以形容,珍禽市場的美好前景此時已化作有形的東西呈現在他們眼前。擺脫貧困不再是夢,他們相信,只要傾注心血,珍禽養殖事業就一定能發展起來。
1990年底,藍氏兄弟將養殖場的面積擴大到200平方米,他們養殖的山雞已達1000多只。
藍氏兄弟的“異想天開”變成了現實,藍屋村的人們不得不信服了。他們的態度徹底轉變,由嘲諷到佩服,由佩服到贊揚,招衍、招寶飼養山雞致富的事跡便一傳十、十傳百地傳遍了十里八鄉。1992年10月,他們的事跡上了《閩西日報》。
地區專員黃曉晶看了《閩西日報》上刊登的《10個雞蛋風波》這篇報道后,敏銳地覺察到,山雞養殖是個投資少、見效快、效益高的好項目,抓好了,必定能加快山區農民脫貧致富的步伐。第二天,黃專員帶著秘書上藍屋村。10月10日這天,招衍、招寶正在山雞場忙活著,黃專員和秘書、鎮長三人來到藍家。望著黃專員手中拄著的樹枝、身上汗濕的衣衫,兄弟倆不由緊緊握住黃專員的手,由衷地感謝領導的關懷和地方政府對山雞養殖事業的支持。這一天,黃專員向藍氏兄弟詳細地了解了關于養殖山雞的情況,又仔細地查看了山雞。幾只山雞怕生地圍著專員轉悠,有的還爭著啄食他手中帶著綠葉的樹枝。專員樂了:“山雞不挑食,好飼養!”又說:“這是個很有前途的事,要加快發展速度,將山雞養殖規模化。”黃專員建議藍氏兄弟進一步擴建養殖場,并和兄弟倆一起翻山越嶺,選好了一個開闊的山頭作為新養殖基地。
|